↑庫爾茲與阿里森繪製美國內戰的〈威廉斯堡之役〉,1893年。 |
每逢7月,美國各地都可以看見慶祝獨立紀念日的活動,家家戶戶樂於用星條旗與紅、藍、白三色裝飾房屋,一同記念這個重要的日子。美國一向以作為「民族大熔爐」自豪,從獨立戰爭開始,這個國家不斷吸收來自各地、不同種族、不同背景的人,並努力實踐當初立國的諾言:「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眾所皆知,這個過程並非一帆風順,而是經過許多人前仆後繼、跌跌撞撞的努力才有的寶貴成果,特別是1861年爆發的美國南北戰爭,更是解放黑奴、邁向人人平等的一大分水嶺,代表北軍的總統林肯(Abraham Lincoln,1809~1865)與南軍統帥李羅拔將軍(Robert Edward Lee,1807~1870),更在戰爭中扮演了關鍵角色。
十九世紀的美國,南方各州因著農業發展需要大量勞動力,主張持續蓄奴制度,另一方面,以工業為主的北方各州則主張廢除奴隸制度,兩方對立日趨緊張。林肯自從政開始,便表明自己反對蓄奴,1846年,林肯當選美國眾議會議員,並承諾只擔任一屆,兩年期滿卸任之後,他便回到本行繼續作律師。然而,1854年的〈坎薩斯─—內布拉斯加法案〉(Kansas-Nebraska Act)使他決定重新回到政壇,盼望以辯論、商討的和平方式,逐步廢除奴隸制度。1858年,林肯發表〈分爭之家〉(House Divided Speech)演說,引用聖經〈馬可福音〉三章25節:「若一家自相分爭,那家就站立不住。」主張一個國家不可能永久分成蓄奴派與自由派,他說:「我不希望聯邦解體,也不希望國會解散,但我希望這個分歧能夠結束。」然而,情勢並未照著林肯的期盼發展,在1860年11月他當選第十六任美國總統之後,同年12月,南方六州宣布脫離聯邦(後來增至十一州),於隔年2月另外成立美利堅聯邦國(Confederate States of America),並選出自己的總統,林肯在3月就職演說時仍向南方各州喊話,盼望這個分裂能夠和平落幕,並強調聯邦政府絕對不會主動攻擊,但若是南方各州發動戰爭,那他必會起而保護這個國家。
可惜的是,南方各州仍選擇發動戰爭,戰爭之初,林肯立即啟用李羅拔將軍為北軍總司令。畢業於西點軍校的李羅拔將軍是維吉尼亞人,也曾擁有黑奴,但數量不多,後來主動解放他們成為自由人,立場上傾向自由派。他在南北戰爭之前已因戰績彪炳而聲名大噪,是眾人眼中的軍事天才,戰爭爆發之後,他拒絕南軍的邀請,當仁不讓接下北軍總司令一職。沒想到,維吉尼亞州最後也宣布加入南方陣營,此舉使他陷入忠義難兩全的窘境,一邊是他效忠的政府,一邊是他的手足之親,他該如何取捨?最後,李羅拔向北軍提出辭呈:「我若在南方有四百萬奴隸,我願意將他們全部獻給聯邦政府;但我怎麼能夠拿著劍,直指維吉尼亞州──我的故鄉?」
李羅拔不愧是軍事天才,在他加入南軍以後,南軍連連得勝,讓原本以為可以輕易得勝的北軍陷入苦戰,這個時候,〈我的眼睛已經看見〉(Mine Eyes Have Seen the Glory)成為北軍精神鼓舞的重要來源。
一開始,北軍士兵唱的歌詞是〈約翰.布朗的身軀〉(John Brown's Body),約翰.布朗是一位反蓄奴的戰士,也是1854年爆發的坎薩斯內戰(蓄奴派與自由派的戰爭)關鍵人物,儘管他的行為有許多爭議,且在1859年遭處死,但他的精神仍被視為反蓄奴的代表。
〈約翰.布朗的身軀〉借用了聖詩〈弟兄啊,你會與我們會面嗎〉(Say, Brothers, Will You Meet Us)的旋律:「約翰.布朗的身體在墳墓裡漸朽壞,他的精神仍前行!」旋律精神抖擻,歌詞簡單好記,很快的,歌曲傳遍北軍各營,成為將士喜愛的歌曲之一。1861年11月,郝爾夫婦(Dr. Samuel Gridley and Julia Ward Howe)隨同柯拉克牧師(James Freeman Clarke)參觀校閱華盛頓特區近郊的北軍軍營,其間聽見士兵高唱「約翰.布朗的身體在墳墓裡漸朽壞,他的精神仍前行!」彼此鼓勵,儘管旋律高亢,激勵人心,柯拉克牧師卻覺得歌詞不夠恰當,建議茱莉亞.郝爾重新填詞,茱莉亞也爽快答應。
根據茱莉亞事後回憶,次日早晨當她醒來時,新歌詞就在腦海中浮現,她安靜地躺在床上,在腦中構思完所有歌詞之後,旋即起身振筆疾書,火速將歌詞記錄下來,生怕一不留神就忘記。歌詞中展現出基督榮耀、光輝的形像,也描述她對上帝的信心。茱莉亞.郝爾起先將之命名為〈共和國戰歌〉(The Battle Hymn of the Republic),並於翌年2月在《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 Monthly)發表,幾經傳唱後,成為北軍各將士琅琅上口的詩歌。據說,林肯總統有次在聚會中聽見這首詩歌,不僅激動落淚,還要求「再唱一次!」……
↓〈我的眼睛已經看見〉2012年12月30日英國皇家亞伯特廳演出實況。 |
……(文未完,請見2016年7月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