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取消讀取

 什麼環境會使孩子喜歡閱讀?家庭是大部分孩子的第一個環境,父母是大部分孩子出生後接觸最多的人,這麼特殊的關係,使得父母在教育者的角色上責無旁貸,而給孩子一個最好的教育環境也是每位父母親的心願。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根強壯就不怕風吹雨打,可是根通常是看不見的,我們怎麼知道根長得好不好?我們通常可以從「地上物」看出根是否健康。所以一株茂盛的樹絕不會有腐爛的根,而一株垂死的樹通常就告訴我們:根有了問題!

當我們為社會現象而憂心,為學校教育而失望,是不是也想到:

我們的家庭教育也許正缺少某些養分而顯得營養不良了?

我們相信好書,包括好的童書是家庭教育最好的食物,因為它們含有幸福家庭所必需的養分,如愛、溫馨、幽默、喜樂等等。

家庭教育是雙向的互動過程,每一個家庭成員都在家庭裡互相教導、 互相學習,書是很好的媒介(media),藉著看書、讀書,全家人可 以彼此分享,共同討論,經過這樣的過程,自然的增加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例如阿諾洛貝爾(ArnoldLobel)的《青蛙與蟾蜍》,即使是小一點的孩子也能從父母說故事給他聽的過程中享受書中樂趣。書中的主角是一隻自以為是的青蛙,和一隻較神經質的蟾蜍,由他們這對活寶發展出一系列的短故事,十分逗趣,大人在唸給孩子聽時,不太可能嚴肅得起來,聲音必定是愉悅的,孩子自然而然地感受到那份歡欣。

此外,讀者可能也能體會到青蛙和蟾蜍如何互相關心,雖然方法很笨拙,卻因友善而能互相接納,連弱點都顯得可愛,讓孩子在這些小故事中得到安心,原來人不必那麼完美,雖然自己有小毛病,父母也仍是愛他的。

充滿書香的家庭是最好的教育環境,沒有人比你更適合和孩子一起走進童書的世界,享受閱讀的人生。

那麼父母也需要看童書?有的父母有好吃的東西會捨不得吃,要留給孩子吃,但是書不像食物,你吃光了別人就沒得吃,所以你千萬不要捨不得看。也不必把看書當成是為兒女作的奉獻犧牲,為了鼓勵孩子讀,不得已只好「犧牲形象」,強迫自己做做樣子,這種態度雖值得感佩, 但我只怕有一天你越想越不甘心,而孩子又沒你期盼的那麼上道,你會受不了那份刻苦而加怨於孩子,也許不至於焚書坑子,但前功盡棄也夠傷心的了。

偶爾有機會翻翻現在的童書,你會忍不住想:「現在的孩子真好命,有這麼好的童書看!」有的父母在看到雨後春筍般的童書上市,竟然惋惜著前面的孩子生早了,滿懷信心地再生一個「童書寶寶」, 免得這個家未能享受到這麼好的童書。

好的童書的標準之一就是老少咸宜,不同年齡的人看了會得到不同的樂趣或啟示。最聰明的大人是為自己買童書,跟孩子分享!你自己先喜歡看,沈浸在童書天地,孩子就會不自覺的跟進去,先沾幾滴濺出來的水花,再跳下去泡個痛快,所以父母真是活生生的閱讀環境,當你忙你累的時候,更需要藉童書來讓自己保持年輕。

童書不是專為孩子寫的嗎?為什麼也適合大人看呢?童書,照字面的意思就是「兒童看的書」,在一般人的觀念裡, 兒童就是小孩子,跟大人是不同「族」的。小孩是「尚未變成大人」的人,所以一旦長大成人,就不再像小孩子了,這樣的二分法使我們在面對孩子的時候,不由自主的站在對立的態度,這種「我們大人如何如何,你們小孩如何如何」的心態,使得大人一直高高在上的從自己的角度去看孩子,試著去了解孩子,然而很多時候並無法真正進入孩子的心靈世界。

的確,成長意謂著轉變,從不知道到知道,從不懂到懂,我們每天都經歷變化的過程,但是不管一個人再怎麼長大,怎麼成熟,他都有一個部分永遠不長大,我們稱這個部分為「童心」,而童書可以滋養大人的童心!

童心使得每個人都有柔軟的一面,即使是道貌岸然的人,也有逗趣的時候;堅強能幹的人,也有撒嬌的時候;端莊正直的人,也有調皮的時候。這個內心中的孩子,使我們的人生不致太乏味、太嚴肅,或是太無情。

有的人較幸運,一直能在成長的過程中同時滋養這個心靈深處的小孩,使得童心未泯,因此即使他是個有思想有能力而成熟的大人,仍能不失天真和樂觀,和這樣的人接觸很舒服,因為他有赤子之心。

也有的人在重重禮教的束縛下,把心中的那個小孩層層包裹起來,日子一久,不但別人感覺不到他的童心,連他自己都不清楚它還在不在,這樣的人在我們的社會裡有不少,我們尊之為「老成持重」,甚至誤以為每個正常人都應該這樣。

聖經上說:「人若不回轉像小孩,斷不能進天國。」如果童心窒息了,人就快樂不起來,而童書就像一片青草地,讓童心能甦醒並徜徉其上,不論世事多變,你的童心都將一直伴著你,而因著你的孩子,你可以享受小時候沒能看到的好童書,理直氣壯的再過一次童年,這是多麼值得慶幸的事!我們多麼願意,多麼盼望,見到更多享受閱讀樂趣的父母跟孩子共同進入童書的世界,讓心靈在那兒會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