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取消讀取

主不久之後,就在弟兄家看到《突破》和《宇宙光》的創刊號──他受英文教育,不懂華文。那時,還在高中,作夢也想不到,以後我會全職事奉,而我的事奉,竟會和這兩本雜誌,更準確的是,與這兩個機構有這麼深切的關係──特別是宇宙光。

文橋緣起於寫作講習班

幾年後,一九七七年杪,香港的基督教文藝出版社慶祝其前身廣學會90週年,其中一項活動在馬來西亞舉辦「星馬基督徒寫作講習班」。講員中有素來仰慕的張曉風女士,自然是非去不可。講習班中,大家深受感動,大家也決定要把講員所傳遞的文字事工異象,繼續傳遞下去。於是,與會的長輩們倡議把學員組織起來,在講習班結束之後,承擔繼續舉辦寫作營,培訓基督徒寫作人的重任。同時,也決定出版一份季刊,以文學性的文字,去作講員林治平(林哥)所講的福音預工。馬來西亞基督徒寫作團契,就在次年中獲准註冊,而《文橋季刊》則在團契註冊批准前已經出版了。

在寫作和閱讀還是最主要的精神活動的年代,一年一度的寫作營即是寫作團契的盛事,也是中文教會一項頗受注目的活動。那年日,教會甚少邀請外國講員,而我們的寫作營,年年都邀請港台的知名人士,林哥是我們邀請次數最多的講員。

一群志同道合的弟兄姊妹,就在沒有辦公室,沒有全職同工的方式下,出文橋雜誌,舉辦寫作營。第七年,開始出版叢書;第八年,我們長期鼓勵弟兄姊妹在報刊投稿,以影響更廣大的讀者群──上帝卻行了奇妙的大事,馬來西亞的兩大華文報,南洋商報和星洲日報,竟然開闢福音版,由我們供稿。為此,我們才低薪聘請了第一位同工文采。

報章雜誌的供稿怪獸

兩年後,在幾位教會領袖,非寫作團契的成員,要求與我們開會,呼籲增加同工,以應對事工的發展。在前報界的前輩董偉強長老的支持下,我成為第二位同工,在他的辦公室中有了辦公桌,幾個月後才有了自己的辦公室。

有了同工,我們的事工,更是飛躍式地發展。原來報紙的福音版,不過是月刊或雙週刊,後來不但增加到週刊;原本只是福音版,後來更增加了社會專題、輔導專題、輔導信箱等等。前後有17份華文報和許多雜誌開闢各類專欄專題專刊,由我們供稿,最高峰時期,一年我們供稿約一千版次的文字給報刊雜誌。一份以副刊取勝,銷路甚廣的華文報副總編笑說她 們的報紙是吃稿怪獸,我們簡直成了供稿怪獸。馬來西亞的華人基督徒人數不多,而懂中文的只佔其半,會寫文章的更是「稀有動物」。多年寫作營訓練,也培訓不出多少作者,唯一的出路,是尋求外援。國外基督教雜誌的文章,適用的並不多,《突破》和《宇宙光》則有不少文章是我們所需,蔡醫(蔡元雲醫生)和林哥完全無條件讓我們採用,不只是提供源源不斷的稿源,更是提供了高質素的作品,為篇幅大增光采。

參照和學習的對象

我們既非科班出身,沒甚麼正式的神學或文學訓練,僅憑講員傳遞的異象,一腔為主沸騰的熱血,肯定是遠遠不足。一方面是摸著石子過河,一方面宇宙光和突破的事工,也是我們參照和學習的對象。35年來,主一直沒停止擴張文橋帳棚的繩子,開闊文橋事奉的領域和地界。目前,有出版35年的《文橋雜誌》、二十二歲的《青春路月刊》,報紙的福音版自一九八六年迄今供稿不輟;輔導事工二○○八年更開了親子共讀版〈小活力〉;校園事工,兵分兩路,替中小學辦營會和在小學教導生命教育。叢書出版每年十多種新書,總目已逾二百五十種,賣到中學的書,最高比例時佔出版量的七成。去年開始經營一個小書坊。同工和兼職同工的人數則多年來保持二十位左右,但義工卻有幾十到上百位,特別是我們進入校園辦營會和生命教育,動員最多。

35年來,我們忙著擴展事工,沒時間慶週年,一共只慶祝了四次,其中一次也很低調。今年文橋慶祝35週年,人生七十古來稀,我們正好是古稀的一半,想到宇宙光已年屆不惑,而林哥還是「神勇」不減當年,還在為主奔波盡力,我們特別邀請這位對我們多方扶持指導的師父,前來訓勉。看到林哥雖然該有的病都有了,但站在台上,腰挺氣壯,靈力充沛,我們既為他感恩,也深受他的信息感動──宇宙光是我們學習的對象,林哥更是我們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