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取消讀取

識張中元校長是在一次餐敘上,當時在台東的一家可欣賞台東夜景的原住民風味餐廳用餐,我剛好坐在張校長隔壁,雖然環境吵雜,但在交談中卻被他的談話吸引,我提出希望有機會訪問他的請求。沒多久,他到台北來,真的與我聯絡,相約訪問,一談就談了四、五個小時,不只當時讓我深覺感動,至今仍不時想起他的談話,觸動我的心弦。

譬如說,張校長剛被派到利嘉國小的第一年,就找了一位部落中的義工阿寶,請阿寶陪他去訪問每個學生的家庭,瞭解每個孩子的家庭狀況。過程中,他發現一些孩子跟著阿公阿媽過日子,隔代教養問題多,漸漸成長的孩子,哪裡是阿公阿媽管得住的?有些孩子一家人住在一間狹小的房子裡,生活條件極差,物質方面非常匱乏;有些孩子必須擔負家計,小小年紀就要承擔很多擔子……。當他一家家去拜訪,確實瞭解每個孩子的家庭背景後,當一些孩子常常髒兮兮的到學校來,或者是聯絡本沒簽名等等事件發生時,就不會去苛責學生,而會諒解他們的處境,進而幫助他們。

張校長認為:有瞭解才有諒解,有關懷才有開懷,當一個老師懂得去瞭解每個孩子的處境時,自然就會對孩子有所不足之處有份諒解;當老師能因為諒解而主動關懷孩子時,自然就會讓孩子開懷,這是多麼好的良性互動?他常常和老師們分享這個概念,請老師們多多去瞭解學生。他以為,在瞭解的過程中會發現問題,老師就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責任。他說,一個好的老師在發現問題時,不會為問題的存在找理由,而是要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幫助孩子克服困難解決問題,這是作為老師的樂趣。

多好的教育理念?其實,不只是教學生,這樣的概念對我們每個人的待人處世不也都是一種有益的提醒?在紛雜忙碌的社會氛圍裡,我們常常沒有時間真正去瞭解別人,卻總是很快的論斷,以致發生許多誤解;如果我們多花時間去瞭解別人的處境,自然就容易對別人不和己意的行事產生諒解,紛爭自然減少,氣氛當然和諧,是嗎?

另方面,我們遇及問題時,本能的反應往往是找理由,想證明問題的根源不在自己,接著可能就是針對問題產生的原因所發的埋怨、意見,說了一堆,對問題的解決毫無建樹。如果少找理由,面對問題時就找出解決方法,那麼不僅可以減少很多問題,同時也會減少很多人與人間的不愉快,多好?

你覺得呢?我覺得這是一種可以養成習慣的態度,值得我們費點力氣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