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取消讀取

「媽,我的作業本在哪?」「我的襪子在哪?」「你怎麼沒幫我準備彩色筆,害我….」,這些對話是否時常出現在你們的家中呢?你是否常常發現孩子凡事都依賴你?你可曾想過這些「甜蜜的負荷」有一天可能會成為孩子的致命傷?作者多年致力於兒童教育的經驗以及自身教養孩子的獨到見解,在本書以一篇篇的小故事加上精闢的言論,為讀者們提供親職教育的良方。本書分為三部:第一部,給孩子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第二部,正視孩子的基本權力;第三部,世上沒有天生的壞小孩。

在第一部中,作者提醒父母,凡是兒童能做的,應該讓他自己做,凡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該讓他自己想,讓孩子習慣「依賴自己」。孩子並非天生就具有依賴性,他們的依賴性都是來自於父母的遷就,所以當孩子上課忘了帶課業用具,父母還得請假幫他送到學校,還被孩子埋怨沒有提醒他們,這樣的場景似乎每天都在上演著。「我告訴女兒,如果鬧鐘響了你還賴在被窩裡,那你就賴吧!肯定沒人叫你,一切責任自己承擔!」。

相信有許多父母不敢貿然實施這樣的方法,「如果他不起床怎麼辦?」「他怎麼可能會乖乖的自己爬起來」「如果他遲到了怎麼辦?」,如果父母能夠學會放開手,將會發現其實孩子的潛力是非常大的,他們可以做到許多父母認為不可能的事情,只是在父母的保護下,剝奪了孩子的獨立性與自發性。有時候,要求父母鬆開手遠比要求孩子獨立來得困難,但是如果你相信你的孩子有能力可以自主,學著給孩子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那麼培養一個獨立性的孩子就不會是個艱難的任務。

在第二部,作者鼓勵父母要正視孩子的基本權力,尊重孩子的隱私權、保證孩子的參與權、給孩子自由選擇的權力…. 。許多大人都知道要尊重孩子,然而卻也常常根據自己的需求與喜好來對待孩子,害怕孩子交到壞朋友,所以偷聽孩子的電話;擔心孩子的情緒狀態,於是偷看孩子的日記….. ,父母身為孩子的監護人,似乎有充分的理由可以「管理」孩子生活上的一切事務-無論是在法律或道德上,然而,這樣的舉動就能完全的掌控孩子的一切?相信採取這樣方式的父母對於孩子的擔心是永無止盡的。

所謂道高一呎魔高一丈,一旦喪失了孩子對父母的信任,那麼孩子將會有千百個秘密是藏在心裡的。因此作者希望成人要從根本上尊重孩子,即重視孩子的主體性,尊重孩子的人格,也就是說,只有把孩子真正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才能從根本上去尊重他,不僅尊重孩子的行為,同時也要尊重孩子的想法、情緒,鼓勵孩子勇於表達其感受與想法,讓孩子感受其主體性的價值,並學習「為自己負責」的態度。

「事事追求完美,是不少人一輩子鑲在頭上的緊箍咒,那金剛圈子一天不能除下,我們一生不得自由」。很多時候,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有條件的,當孩子達到父母的標準時,就疼愛有加,當孩子無法榮耀父母時,所給的愛也往往打了折扣。雖然父母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出人頭地,但是仍然要考慮到孩子的年齡,如果對孩子的期望過高,就容易產生焦慮的情緒,不能寬容孩子的失敗,因此常常將不能達到期望的孩子看成笨孩子,於是,久而久之,笨孩子成了大人眼中的壞孩子,長久下來,便成了「無可救藥的孩子」。

也許有些孩子很淘氣,但是大人們能換個角度看孩子,淘氣就成了天真,說謊也就是反映出孩子未被滿足的需求,因此,多鼓勵孩子好的表現,面對孩子的不完美,就以寬容面對它吧!然而,責備並非全然地不好,端看父母如何利用這把利劍,給予孩子適當的責備,作者引用盧梭的名言,「我們不能為了懲罰孩子而懲罰孩子,應當使他們覺得這些懲罰正是他們不良行為的後果」,作者建議,父母可以提醒孩子,但不可教訓孩子,以堅定而溫和的態度告知孩子,最後,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雖然望子成龍是人之常情,但孩子並非父母的寵物,更不是影子,不要將自己的標準強加在孩子身上,將自己的孩子逼到角落,無形中也讓自己陷於死胡同之中。每個孩子都有其不同的能力與特質,無法用一個普世原則套在孩子身上,本書的呈現並非只是提供教導父母教養孩子的原則與技巧,更重要的是,父母能夠以尊重的態度來面對孩子的一切,不單是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時也給父母一個自省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