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取消讀取

    裡有一幅小小的掛幅,蔚藍的大海,參差的礁石及近處濃密的黃色野花構成了整個畫面,天空上有兩行字︰
「If I cannot do great things, I'll do small things in a great way.」 英文不好的我,不知道怎麼譯才譯的真確,但卻非常喜歡這句話,我把它掛在顯眼處,天天看它,提醒做不了什麼豐功偉業的自己在任何小事上盡上全心全力做。

    近日,節目裡訪問了昔日的同事吳嘉玲女士,所以訪問她的原因是個頭嬌小、擅寫文章、已有一個三歲女兒的她,在過去一年多裡竟開放自己的家為「寄養家庭」,先後有五個孩子在她家裡生活,目前,她就是四個孩子的媽,除了自己的寶貝女兒外,其它三個孩子分別九歲、五歲、四歲。

    乍聽之下,真覺得不可思議。身為兩個孩子的媽,深刻體會帶孩子的百般滋味,一心講究生活品質、營造一個溫暖、溫馨家庭的她,怎能讓其它的孩子攪亂她的生活?她怎麼做到的?動機呢?

    起來,開始得並不複雜。心地很軟的她曾看到一則新聞報導,一個早產兒被父母丟棄到一輛機車的置物籃中,當天是個雨天,這個如同一隻小貓般大小的嬰兒被路人發現後,已奄奄一息,送到耕莘醫院後被救活。她看到這則報導後,心裡非常難過,主動天天去醫院探視這個小嬰兒,並且決定,如果這個小嬰兒能被救治,她就領養她。可惜,小嬰兒沒法存活。這件事,帶給她很大的震憾,怎麼人世間有這樣可憐的小生命?後來,她留意報上有關孩子的報導,看到許多被虐兒的新聞,每每心如刀割,她自己有個幼齡女兒,夫妻倆把這掌上明珠捧為稀世珍寶,盡意的去愛這個小生命,為什麼同樣是孩子,有些孩子就得不到愛,而被虐待呢?一種說不出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心情油然升起,因此,當她看到報上發出徵求寄養家庭的呼求時,就和先生商量,兩人毫不猶豫的主動和展望會及家扶會聯絡,很快的就成為一個正式的寄養家庭,讓一些有需要的孩子──或是貧窮、或是受虐等因素使他暫時不適於在原本家庭中生活的孩子──能在她的家中生活一段日子。

    起初,她以為只要自己有愛,家裡有溫暖就可以勝任,但事實上,並不如此單純,桀傲不馴、不守規矩、滿口謊言、心態不平衡──各樣的問題都會在寄養孩童身上出現,她必須面對孩子的衝擊,她記得第一個孩子到家裡來不久,她的獨生女在夜間常常被惡夢驚醒,嘴裡喊著︰「不要打我!不要打我!」爾後小手賣力的阻擋,有時驚嚇得哭鬧好一會才能再次入眠,一夜之間往往驚醒數次,她心如刀割,固然她想去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可是並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受傷害呀!為什麼事實會是這樣呢?

    想過放棄,但是在與她先生商量,共同在上帝面前禱告之後,他告訴她︰「上帝會悅納我們這樣的付出。」另外,在那些孩子晚上睡著時,她看著那一張張平靜的臉,心裡深處的愛與憐憫總是再一次被喚回︰「他們只是孩子呀!應該享有無邪、快樂的童年,卻因為大人的問題讓他們各自背負不同的重擔,同樣是孩子,我的孩子可以是個寶貝,他們呢?」這種思想總讓她打消放棄的心。

   但事實中的問題仍是層出不窮,她只有努力的去找各種資源,幫助自己能面對在孩子身上所展現出的各樣問題。通常,每天晚上,在孩子們上床後,她會和她先生就每個孩子的問題討論,對新的問題兩人共同思考該如何面對,該去那裡找資料?對既存的問題,就檢討兩人所訂對策的成效,並加以修正,就這麼樣,在短短一年多時間裡,他們儼然以最濃縮、實際的方式修習兒童心理學,因著他們的用心,學習效果不錯。另外,「禱告」更是他們的法寶,不僅為每個孩子禱告,更為自己禱告。她深深體會自己原以為自己是個有愛心的人,但在「養」這些孩子時,一個禮拜之內,自己的愛就用光了,她只能求上帝賜下源源不斷豐盛的愛,若不是靠著上帝能夠有個愛心源頭,真的做不下去。但靠著祂,她有能力繼續,即使會有放棄的念頭,但靠著祂,仍能選擇繼續堅持走下去。

    她懷著「服事上帝」的心做這件事,她看見每一個到她家裡的孩子,她知道,他們也都是上帝面前獨一無二的珍寶,她看重每個孩子的生命,在共處的時光中,她最大的心願就是讓孩子們接納自己、看到自己生命應有的尊嚴,進而在未來的歲月中能夠有價值的活著。她深深體會這些孩子所需的絕不只是吃得飽、有地方住,重要的是幫助他們、引導他們知道生命的價值,懂得去珍惜自己。「我常想,我不能做很了不起的大事,但這些事是我能做的,如果我一年影響兩個孩子,繼續做二十年就可以影響四十個孩子,很值得了。」她說。

    真的,生命的價值在那兒?如果我們窮其一生能切實影響一個生命,讓一個生命得到「復甦」,讓一個生命因著我們的生命而有了莫大的正向改變,就不枉度此生,是嗎?她想到繼續二十年,想到四十個生命能被影響,就覺得有價值。她甚至體會到,每個人生命中都有一種深沈的呼召,要我們去擔負某種使命,而面對這群孩子,陪他們走一段,在他們心田裡撒下善種,就是上帝給她的呼召,她應承了,就堅持走下去。

    問題依然存在。固然看到一段時日之後,孩子們的改變,但總會有不同的問題呈現,可是她不會輕易退縮,而她三歲的寶貝女兒,在這麼一個「特別」的家庭裡,卻學習到了別的孩子不容易學到的許多功課,她知道如何與別人相處、深知分享之樂,惡夢已不再侵擾她,目前她是一個非常快樂、善解人意、活潑的小天使。

    什麼是「見證」?身為基督徒的我,常常有機會聽到許多「見證」,許多很精彩的、很戲劇化的,很讓人激勵的、很傳奇的故事。與吳嘉玲的訪談中,非常平實,她一路順暢的談及種種,可是在我心裡激起的浪花卻極澎湃,在這個嬌小的女子身上,我看到上帝賜予她的力量,也體會到她在上帝面前願意付出的心。在物質充裕的社會裡,捐點錢、做點好事不是件難事,但是完全開放自己,讓自己跳出「道理」、「原則」之外,用生命去碰觸曾受過傷的生命,而不止歇的付出愛去影響生命卻是一件難上加難的事,她不能再悠閒的「享受」生活中各種「品味」,她要真實的去實踐、去付出。她提到影響她最大的一個人就是德蕾莎修女,她如同德蕾莎一樣,拆毀了原來在自己周圍的一道安全牆,讓原本在牆外需要的人走進自己的生活。我目前做不到這個地步,因此格外敬佩能夠做到的人,你呢?可以做得到嗎?

    一年多來,最使她遺憾的是投入寄養家庭行列的家庭,基督徒的比例微乎其微,以台北縣而言,五十多個寄養家庭,只有她一個是基督徒。當然,在我們的社會中基督徒比例低是原因之一,但真的是這個原因嗎?何謂信仰的見證呢?如果在這個信仰中只讓我們懂得許多「道理」,但在行動上卻是個全然的侏儒,或者在這個五花八門的社會中,我們仍然選擇最安全、最穩當的一種「幸福」時,「見證」在那裡呢?對於基督徒的朋友來說,值得我們深深的在上帝面前深思吧!

    知道了她的這段經歷,每次在家裡再看到那句話時,心裡總想到她。
「If I cannot do great things, I'll do small things in a great way.」我想,一個有上帝呼召的人,任何小事都會在她手裡成為大事吧!

                                     (作者/金明瑋,原發表於宇宙光雜誌84年7月號)

 

後記:這篇文章發表至今已經近十年了,但是當時訪吳嘉玲心中所受的震撼,到現在印象都很深刻。無論時間過了多久,嘉玲當時的那種精神、心態,都值得我們佩服與仿效。事實上,今天的社會可能更需要像她這樣願意付出愛的人呢!親愛的朋友,讓我們加油、互勉吧!

更多Touch文字館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