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取消讀取

最近在搭車時不小心聽到兩則對話,碰巧都與大學生的學業有關。

其一,在傍晚擁擠的公車上,幾個大學生唉聲嘆氣的聊著上學期的成績

「你經濟學幾分?」

「有點慘,是從小到大的考試從未見過的低分,你呢?」

「我也考不好,但微積分更慘,也是很低的分數!」

「成績一直都沒辦法變好,我好像已經不知道該怎麼讀書、怎麼準備考試了~唉」

其二,在台鐵的區間車上,有幾位看似應該正要去登山健走的長輩正開心的聊著天,不知他們怎麼聊,聊到到某則關於大學生在期中考時以Line集體作弊的新聞:

「這些小孩子真誇張,考試作弊耶」

「對啊,還用手機勒」

「讀大學不是很輕鬆嗎,怎麼考試還需要作弊,又不是國高中學生」

「嘿啊!可能是以前太緊張,讀大學太放鬆,忘記怎麼讀書了」

新鮮人的挫折

大學多采多姿的生活背後,其實並不輕鬆,除了要花時間談戀愛、打工、社團……之外,當然也要完成學業上的要求,包括課堂報告、小考、期中考、期末考以及畢業專題等,在一個學期18週的上課週次當中,課業、準備考試與報告所佔的時間其實並不算少;而且,因大學階段與國小、國中、高中等學習階段迥然不同的上課模式、成績考核方式,讓許多大學生需重新適應、調整自己的課業準備方式。

成績不佳的學生,除了學期成績不及格之外,也將面臨重修、暑修甚至延畢等問題,而隨後所衍生的問題也相當廣泛,例如,因課業成績不盡理想,便花費更多時間來準備功課,大幅減少與同學互動的時間;或因成績不佳自尊受損而封閉自己,進而影響正常的人際互動;或深覺無法達到父母對自己的期待,暑修、延畢又增加父母經濟上負擔而自責不已,也影響了家庭氣氛。更有人因成績始終不理想、找不到讀書的好方法,這事倍功半的挫折感、失敗經驗,讓他開始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做任何事都沒什麼自信!

在諮商工作中接觸過許多因課業適應不佳而前來尋求協助的大學生,很多都是剛進入大學階段,第一次小考、期中考、期末考的成績不理想,多數學校「期中二一預警機制」篩選出來的學生,或學期成績有一半學分不及格的學生,印象中,許多學生對於自己因「成績不好或不知道怎麼讀書與考試」而前來求助感到羞愧、懊惱,他們普遍都認為「自己已經讀大學了,怎麼有這個問題呢?」

談及他們的國、高中求學階段,父母對課業非常關注,也主動地介入許多層面,這雖會讓他們感受不小的壓力,但若成績不理想,父母也會為他們找尋任何可行的解決方式,例如:要求去補習或換補習班、訂立讀書計畫或盯著他們準備功課、幫忙打聽其他補習班的資訊等;但在進入大學階段後,雖很享受父母在學業方面不再緊盯,但自己卻沒能替自己找到一套因應課業的方式。

適時的關心

許多人認為,應該從小就讓孩子獨立、建立自己的讀書方式,但不是每個家庭、每位家長都能以這種方式教養孩子,所以,筆者認為,不管您在國小、國中、高中以何種方式、強度關注孩子的課業,在孩子進入大學階段之後,不建議立刻撤手不管;換個角度來說,孩子進入大學階段後,家長還是可以適時的關心,例如:

1.分享自己大學時期的讀書經驗;

2.商請親朋好友正在就讀大學或剛畢業不久的孩子,來與自己的孩子經驗分享;

3.當發現孩子課業成績持續不佳時,主動給予孩子關心,徵詢孩子是否需要協助;

4.引導孩子進行時間管理,透過時間管理做好大學生涯的自我管理;

5.若孩子是因科系不符興趣,才導致學習動機低落、學業成績不佳,儘早協助孩子進行轉系、轉學的準備;

6.引導孩子主動去瞭解系上的資源、有否相關課程的補救教學,另外,學長姐也是獲得重要資源的管道

7.若發現孩子欠缺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考試策略,可到學生諮商中心,透過晤談、心理測驗等方式來進行學習輔導,或鼓勵孩子善用學校資源,踴躍參加相關活動。

進入大學階段的孩子,要面對人際、生涯、感情等生活議題,這些議題的困難度皆遠高於以前的學習階段,更遑論學業適應的問題,筆者建議,應換個方式陪伴孩子,將原先主動介入、持續關懷的方式,修正為以培養孩子建立適合自己的讀書方式為目標,適時的從旁提供因應挑戰的建議或協助;重要的是,在孩子進入大學階段後,期待孩子開始獨立自主之際,不是突然的放手不管,而是成為孩子們的夥伴,與孩子一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