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取消讀取

    書店中無意間發現了一本書──《種樹的男人》,說不上為什麼,這個書名一下子就吸引了我,順手翻翻這本再生紙印製一百頁左右的小書,不由自主的就買下了它

    一口氣看完,心中有股難言的悸動。

    作者是義裔法人讓‧紀沃諾,一個和平主義者。這篇文章是在一九五二、五三年之間,美國讀者文摘向他邀稿,請他寫篇「我所見到的一個最難忘的人物」,他就寫了「種樹的男人」,成功的塑造了艾爾則阿‧布非耶這個人,不過,因為讀者文摘的本意是報導真人真事,所以這篇文章即使描述逼真、發人深省,亦不合其用,反而遣責讓‧紀沃諾杜撰、欺騙。之後,風潮雜誌聞訊,要了這篇稿子,譯成英文發表,許多其它雜誌也相繼譯成各種語言發表,倒是法國,在作者去世四年後的一九七四年才出版了這本小說,比英文版遲了二十年。

    故事的主角是個心思單純,心意堅強的男人──艾爾則阿‧布非耶。作者以第一人稱的方式敘述了他和主角相遇的經過,步步引導讀者認識這位了不起的男人。主角在失喪了家人之後,獨自到了法國東南部普洛旺斯區的偏遠荒涼之地,在那兒蓋了座石屋,養了隻牧羊犬及羊群,孜孜不息的開發他的事業──每天種下一百粒橡實。風雨無阻,恆定的每天播種。雖然歷經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及二次大戰,他總是戮力不輟,日日種樹,不管外在的環境如何改變,他還是平靜安穩的進行他的事業──種橡樹、樺樹、山毛櫸……。而原本荒蕪、乾旱的高地,在樹木一批批的成長時,漸漸的恢復了生機,乾涸的河床流水了,風帶來了各種植物的種子在這個有水的地方落腳,小動物也在林木間穿梭了,獵人也來了,原本一片荒涼的高地,重新甦醒。在他默默種樹三十年左右,一位森林巡邏員到了他的住所,下達了一紙命令──不准他在戶外營火,以免殃及這廣大的一片「自然」森林。七十五歲的他已到更深遠處繼續種樹了,他在莞爾之餘只覺得這話天真──一片森林竟會「自然生成」?大地會「自然復甦」?有關當局深深為此森林之魅力感到著迷,建立了一些規則保護這片天然林,但主角仍然我行我素,以八十多高齡仍持續不斷的日日種樹,建立更廣大的森林。後來,原本荒蕪的高地竟建立了村莊,一些原本住在平原的居民也移到高地住,帶來了朝氣、幹勁與冒險犯難的精神,他們也在此過著與大自然為伍的幸福日子。

    作者在文章結束時說,他由這位種樹主角得到的啟示是,主角只靠身體力行與蘊藏的品德,就能夠將荒涼的土地,變成奶與蜜的迦南地。他深深相信,萬物之中,只有仁愛是值得崇拜的。心靈偉大的節操與至死不渝的善舉義行,才能使主角能有如此豐盛的成就,而對這麼一位年長又沒受過高等教育的農夫,能夠完成一件與神一樣的偉業,作者是充滿了無限敬意。

 不論世上是否真有這樣的種樹男人,作者已成功的把「他」活生生的描述、塑造出來了。文中,主角曾說,他因為沒有事業壓力,所以可以擔起拯救大地的任務,他真的默默承擔了這個任務,而且有所成就。
  
 這篇四十年前的文章在今天讀來仍是充滿著適合時宜的教導意味。在台灣,處處可見慘遭破壞的山林,原來上天給了這片土地豐碩,我們卻一再的加以傷害,以致於原來有的小溪、飛鳥、昆蟲都漸漸消失,事實上就是我們正漸漸的目睹我們所在的大地步向死亡,在一切叫囂的口號之後,誰是仍默默付出,持續、實在的拯救大地呢!當然,現今的社會,我們所目睹的還不只大地死亡而已,道德的淪喪,法紀的崩潰都令人心寒,但在譴責、大罵之餘,誰又是能默默的在沒有私心之下為重建人心而付出呢?有形的大地須有人埋下種子,無形的心田何嘗不須種子的栽種,以期有朝一日能茂然生長,使心靈復甦呢?

  誰願成為種樹的人?

                                                             (作者/金明瑋,原發表於宇宙光雜誌83年11月號)

後記:真的,誰願意成為一個種樹的人呢?多年流逝,台灣的山岳大地所遭遇的破壞更形突顯,在一些相互的譴責聲中,有多少人願意實際拿起種子去灑種?還是一起等待「自然生成」的叢林有一天會突然出現? 我好喜歡一句話─「這個世界已經襤褸不堪,讓我們加入修補的行列。」書中的主角,也就是那個種樹的男人,不就是一個不斷修補襤褸世界的人嗎?我們呢?是繼續將破洞拉大?還是儘快去修補破洞?(補於2004年12月)

更多Touch文字館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