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取消讀取

 「媽媽,乙武洋匡來我們學校了哪!他好厲害,沒有手腳可以打球哪!」兒子興奮的告訴我這個「天大」的消息,臉上顯露出興奮的光彩、語氣中充滿欽羨。當時,誰是乙武洋匡我完全不知。 

 當晚,在電視上看到有關他的報導,一個坐在輪椅上沒胳臂、沒腿的帥哥,二十多歲,臉上流露出的全是開朗和自信。
   
 我禁不住被他吸引,他是什麼樣的人哪?

 接著,兒子從學校裡拿回了乙武洋匡的自傳性著作──《五體不滿足》,他煞有其事的把書交到我的手上,告訴我:「妳一定要看,節目裡可以用!」

 一口氣看完,很快在節目裡分享,書中的點滴常在心裡迴盪,生活裡常不經意的想到關於乙武的故事片斷。

 以他的父母來說,一般人如果滿懷憧憬生了個孩子,但孩子竟是嚴重的殘障會如何?父母會傷心至極或者乾脆拋棄孩子吧!畢竟,這是個又大又重的包袱。當乙武洋匡的媽媽生下這個「先天性四肢切斷」的嬰兒時,院方擔心產婦知道實情,受不了這個刺激,所以就以「嚴重黃疸」為由,不讓母子相見,一直到孩子滿月了,才慎重的安排這場母子會。當時,大家都很緊張,甚至準備了張空病床,以防萬一,沒料到那關鍵時刻來臨時,他的母親既沒昏也沒哭更沒叫,只是滿懷欣喜的說了聲:「好可愛!」這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表現,讓乙武洋匡在與母親相會的第一刻,就完全感受到母親的全心接納與愛護,這個母親以全然的喜悅之心接納了這個孩子。

    他的父親也是如此,從未將他視為與眾不同的殘障兒,而是抱著:「這個孩子一生下來就獨樹一格,我們就別拿他跟別的孩子比。」的心情,一路幫助、引導他順性發展,即使在一開始時,大家都以為乙武洋匡可能一輩子都得躺著,但他的父母卻始終滿懷希望陪著他成長,給他非常大的空間與信任。在洋匡入學之後,無論老師如何處理洋匡的問題或同學怎麼對他,他的媽媽從不干涉,即使同學開始會惡作劇,故意模倣他沒手沒腳的樣子,他媽媽在旁看到了也是泰然自若,她認為這是洋匡自己要學習面對的問題,她不插手。

 在洋匡國一暑假時,他要和同學出門旅行,提出後,原來以為媽媽會以不安全、不放心為由拒絕他去,沒想到她的反應是要洋匡早點告訴她旅行的時間,那段時間她就和丈夫一起去香港玩。

 孩子才國一呢!一般的父母哪會放心?如果孩子像洋匡這樣完全沒手、沒腳,更要呵護備至,怎敢放他獨行?但他的父母卻與眾不同,在這樣對孩子全然信任,完全接納孩子,愛孩子的前提之下,要孩子從小負自己該負責任的教育方法,確是為人父者該學習的呀!常常,父母會在無意中因著孩子的長相、成績……有條件的愛孩子,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給予太多呵護,使孩子禁不起一點波折,也不知如何面對問題,更不能完全的接納自己、喜歡自己,這樣一來,一個人怎能真正的成熟呢?

 洋匡如何看待自己?一般有殘疾的孩子到了四、五歲會感受到自己與別人不同,會對自己的缺陷提出質問,但洋匡完全沒有提出這種問題。他說,他也從未抱持過這種疑問,他一直以一個「人」而非「殘障者」的身分活著。

   在他大一時的一個秋夜,他睡不著,開始思索日後他該如何生活的問題。漫無邊際的思索中,漸漸理出頭緒,他認為他生為殘障者一定有某種意義,也一定只有殘障者才擁有的東西。他覺得上天是為了叫他達成這使命,才賜給他這樣的身體,深一步想,如果自己真的擁有上天賜予的這種使命,而自己過往不是枉費了自己擁有的殘障卻未善加利用嗎?等於是坐擁寶山而不自知啊!

 順著這個思路,他問自己:只有乙武洋匡能做的是什麼呢?找出這個答案,加以實踐就行了。他覺得「活著」是件快樂無比的事,他蓄勢待發,要善用上天給他的「寶藏」!

 之後,他的確就投入了一些公益活動,以他特殊的身分提倡環保、無障礙環境……等觀念,完全將自己的「特點」發揮得淋漓盡致。

 當然,他所以能如此,也得歸功於自小的教育環境!老師給他的教導不論是嚴苛的逼他自己獨立或用心的幫他發掘出特長都帶給他很大的助益,並且也培養了他樂觀進取的精神。缺手缺腿的他不僅在學藝、演講……等事上表現傑出,還是籃球隊、美式足球隊的隊員呢!當然,他不是上場比賽,而是以他的「智能」協助球隊搜集、分析對手的資料、加以研判、提出對策,以這樣的方式找出自己適宜的位置,扮演自己的角色,果然稱職又有用。

 大多數人都很難有勇氣追逐自己的最愛,通常我們都只是扮演著一般狀況下一個人該演的角色而已,很少會認真思考我是誰?我生命中的寶藏是什麼?上天造成我必定有只有我能發揮的功效,是什麼?我們總是縮在芸芸眾生裡,苟且偷生,我們並沒有看到,發現到自己的與眾不同而刻意發揮。乙武洋匡以一個重殘者的身分,體會到自己是「坐擁寶山而不自知」,對基本上都能享有健全四肢的我們而言,是否是一記響棒呢?我們發現自己所擁有的寶山了嗎?

   書中也提到了學校環境中因他而產生的影響,他的小學老師曾說,多虧班上有他,同學才能養成看到有人有困難就主動互相幫忙的好習慣,變成一個善良、優秀的好班級。他覺得老師可能是為了安慰他所以才這麼說,但這話真的不錯。有一個當保母的朋友就曾跟他說,她帶了個唐氏症的孩子,一開始其他孩子都很驚訝,遠遠躲著那孩子,但過了一、兩個月之後,整個班上就以那孩子為中心產生了一種善意!這種例子很多,以乙武洋匡而言,就不難在所處的環境中感受到周圍人給他的善意。如小學有一次上體育課,老師要大家每個人去器材室拿一個球,結果好幾個人抱著兩個球出來,老師責怪他們,他們的回答都是:「我是幫乙武拿的」,而且大家真的輪流陪他玩球,老師看在眼裡都很感動。

 還有個例子也很動人。他剛入小學的那一年,照例要舉行一年級新生歡迎會,由六年級學生企劃節目,聽說負責學生和老師有這麼一段對話:

 「今年,我們決定玩OX遊戲,覺得對的人就點頭,覺得錯的人就搖頭。內容是……」

 「等一下,一共好幾百人,怎麼知道誰答對了?」 

  老師忍不住打斷學生的話。 

 「可是,老師,今年有乙武耶!只有這樣乙武才參加呀!」 

  孩子們說得理直氣壯,老師們卻面面相覷,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眼前如果有人遇到困難,就有人毫不猶豫的出手幫忙,是件多美好的事!但在現代這個不斷要求贏過別人的競爭社會中,大家已經逐漸忘記這種理所當然的感覺了。不是嗎?在只講「贏」的社會裡,看到別人受傷、跌倒,心裡會暗笑吧!但一個人生而為人的一種「理所當然」的愛呢?到哪兒去尋求?乙武洋匡以他「五體不足」之軀,見證了上蒼所賜予的「生命」這份大禮的豐盈,分享他一路行來的故事,內心湧出的是對生命更深的一份敬畏,以及對人世間善與愛存在的肯定。透過兒子,我幸運的讀到它,期盼藉著這段分享也能帶給你些助益。 
 
                         (作者金明瑋原發表於宇宙光雜誌89年1月號)

後記:不只乙武洋匡的生命一定有他的意義,我們的生命也一定有意義啊!只不過,我們有沒有找到、發現並且發揮,是不是?如果有朋友為人父母,洋匡父母的教育方法和對待孩子的方式、心態,都會給我們一些警悟,對不?(2005.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