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取消讀取

裡秋千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這是蘇軾「蝶戀花」這首詞的下半闕。牆外行人聽得牆裡佳人盪秋千的笑聲,多想一睹芳容。牆裡佳人哪裡知道牆外有人引頸佇望,盪罷秋千便進屋裡去了。牆外行人空自多情,只落得一腔懊惱。——這事並非牆裡佳人無情,只能怪那堵牆,拆了那牆該有多好!

有形的牆隔阻了人與人的往來。無形的牆也使人與人疏離,甚至使人與神隔絕,如不拆除,人就常處在封閉孤立的狀態中。

罪就是人神之間一堵無形的牆。當亞當夏娃犯罪被逐出伊甸園後,人與神的和好關係因而斷絕。除非神主動呼召人,對人說話,人再也不能與神親近。直到神的兒子在十字架上擔當了人的罪債,人與神才恢復了和好。藉著聖經神向人說話,藉著禱告人向神傾心吐意。古往今來許多虔誠信徒的禱詞,述說著人對神的崇敬讚美感恩,像馨香的祭達到神的面前。感謝神,罪牆已被拆除了。(註)

仇恨則是人與人間一堵無形的牆。自己或親人受到傷害,令人氣憤難平,首先想到的就是報復。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使加害者也嚐嚐受害的滋味。否則,也要看到加害者受到嚴厲制裁,方能消恨,這是人之常情。但如此,仇恨便成了一堵牆,雙方永無和好之日。

但有人卻能拆了那堵牆。民國八十一年的神話KTV縱火案,多人葬生火窟,縱火犯湯銘雄被判死刑。他在獄中深自懺悔,寫信向受害者家屬認罪道歉,願意一死謝罪,但無人回應。唯有一位被害人家屬杜明花與他通信。她的弟弟雖也被燒死,但她選擇原諒,且認了湯銘雄為乾弟弟。這段感人的真實故事,感動了許多受刑人和被害人。以寬恕拆了那堵仇恨的牆,杜明花和湯銘雄心裡的枷鎖,都一起卸下了。

驕傲也是人與人間一堵無形的牆。有人對自己的身分極為看重,對於不如己者不屑一顧,即使在社交場合勉強彼此握手,也是手雖握而目斜視,沒把對方放在眼中,令人有被輕視之感。稍有骨氣者一定不會高攀這種貴人,今後便敬而遠之,驕傲這種無形的牆便產生了攔阻作用。

但有些牆不僅不能拆,反而要修建補強,發揮功能。聖經尼西米記上半卷講的就是修建耶路撒冷城牆的事。城門被燒、城牆被拆,以致猶太居民「遭大難,受凌辱。」可見城牆的主要作用便是捍禦外侮,得要修建堅固才好。

基督徒的一生不斷地要抵擋外敵。第一種外敵不是別的,乃是老我。有一句話說得好,人的最大敵人就是自己。使徒保羅已經替我們承認了:「我所願意的善我反不做,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倒去做。……我真是苦啊,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羅七:19、24)基督徒誰沒有這種經歷呢?

第二種外敵是世界。世界風氣要拖著我們遠離神。因此老約翰警告我們:
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從父來的,乃是從世界來的。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慾都要過去,唯獨遵行神旨意的是永遠長存。」(約壹二:16、17)

牆的第二層作用,是分別為聖,牆內牆外的行事為人有不同的準則。聖經說基督徒要像光明的子女,要良善、公義、誠實;那暗昧無益之事不要與人同行,倒要責備行這事的人。(參弗五:9、11)基督徒的話語也不一樣,「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太五:37)「污穢的言語一句也不可出口,只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弗四:29)一個真正的基督徒是不會信口開河的。

牆的第三層作用,是見證。主耶穌說:「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太五:14)山上的城牆人人得見,是壯麗、是破損,一目了然。基督徒在試探來臨時顯出見證:舊約先知以利沙治好乃縵元帥的大麻瘋,但不收他所送的金銀和衣服,僕人基哈西卻瞞著主人藉詞收下了。因而被主人責備,這是失掉了見證。基督徒在受到逼迫時也顯出見證:士每拿的主教坡旅甲,在羅馬帝國逼迫基督徒時被捕,時年八十六歲。羅馬地方官憐其年邁,對他說只要辱罵基督,便可將其釋放,免受酷刑。坡旅甲說:「八十六年來我一直事奉祂,祂未嘗虧負我,我怎能咒罵這一位曾經拯救我的人?我是基督徒,祂是我生命中的王。」乃被火焚而殉難。「臨難毋茍免」,他顯出了見證。

願主賜智慧,使我們知道甚麼牆是該拆的,甚麼牆是該修的。

(註)宇宙光今年的聖誕特刊《珍藏一生的祝福》,便蒐集了六十則古往今來感人肺腑的禱詞,自用送人都很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