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取消讀取
↑蔡兆倫獲頒2016年波隆那兒童書展拉加茲童書獎。

2016年4月7日義大利波隆那兒童書展拉加茲童書獎揭曉,得主是來自台灣的蔡兆倫,得獎作品為《看不見》,這個世界級的獎項,為蔡兆倫贏得極重要聲望。但是,身為基督徒,蔡兆倫心中卻另有一番滋味,他是如何看待這次得獎呢?

故事要從頭開始說起了……

如此安靜沉默

5月初的台北,天氣已經開始炎熱起來,在宇宙光八樓的大會議室,正要召開今年聖誕特刊的編輯會議,距離開會還有十分鐘,蔡兆倫一身輕便休閒裝,悄無聲息走了進來,找了一個角落坐下。我們向他說:「恭喜得獎啊!」他微微笑了一下,沒有其他表示。這就是他的風格,如果用三個詞來形容他的個性,那三個詞會是──安靜、安靜、安靜。不只是他,當時正好來宇宙光實習的他女兒,比他更安靜,常常一整天不說一句話,我說起這情形,他竟回答我:「其實,她現在已經好很多了!」

雖是如此沉默寡言的性格,蔡兆倫給人的感覺卻不是高傲與孤冷,而是親切踏實,甚至有些靦腆。而在進入他的作品之前,我們要先談談他的信仰,因為他的成就與他的信仰不可分割。

「我是土生土長的永和人,三十多年來都住在同一條巷子裡,沒有搬過家,附近的地形地理,我完全熟透了。」這樣安土重遷,在今天的大台北地區相信已經是鳳毛麟角。「我小時候家境很不好,父母親以打零工為主,常常不在家,但他們很開放,所以我們小孩子過得很自由,我很感謝他們給了我一個很棒的童年,讓我的個性很開放,也養成思考的習慣。」

說起蔡兆倫的信仰經歷,第一次接觸教會,是他退伍之後的事。「我當時對生命存有許多疑惑,而接觸到的宗教裡,基督教比較能說服我,所以我開始去教會,但是一直沒有受洗。」蔡兆倫的思考很細密,雖然不反對基督信仰,但偶爾還是會有疑問與「踢館」的想法。「那時不很了解『信』的真正意義,用腦子思考的時間,多過於用心體會的時間。」雖是如此,但在教會浸潤日久,蔡兆倫終於還是在結婚前夕決定正式接受耶穌,並帶著未婚妻施小惠一起受洗。

「我們老家在桃園鄉下,親戚很多,絕大多數都信神信佛,對基督徒很有意見,所以受洗之後,我和小惠有段時間很少回鄉下,因為怕親友之間會有意見或閒話。」很多第一代基督徒都曾經歷這樣的情形,蔡兆倫有如此疑慮也很自然。「不過我們前幾年回去,親友知道我們是基督徒,倒也沒什麼意見,很自然就接受了,顯然,現代社會大家對信仰的態度越來越開放,如果換在古早以先,可能不會那麼容易過關。」

真的快看不見了

蔡兆倫自幼就發覺自己喜歡繪畫,長大出社會找頭路也朝著繪畫的方向,很幸運的,他進入《國語日報》擔任插圖與美術等工作,他告訴我們自己學習繪畫的歷程:「復興美工畢業以後,我就沒有再進入正式的學院學習,而是在工作中磨練或到社區大學上課,最主要還是自己揣摩和摸索。」

這樣奮力自學成功的故事,換成別人應該就是一篇精采動人的故事,但沉默安靜如蔡兆倫,仍然只是淡淡一語帶過。而談到一鳴驚人的得獎作品《看不見》,蔡兆倫又輕輕滑了個彎,說起另一個故事。

蔡兆倫原本就是個大近視,加上因長期專注插畫,導致眼睛出現白內障、視網膜剝離等症狀,最後嚴重到幾乎要失明的地步。「我原以為只要去醫院接受治療就沒有什麼問題,誰知道一直沒有改善,我心裡開始有一絲不祥的預感。」蔡兆倫心有餘悸告訴我當時的心情與擔憂。「不僅治療沒有什麼效果,最後,醫生竟然告訴我:『你的眼睛應該就是這樣了,我也沒有什麼進一步的治療。你可以先回家休息,有什麼變化,再來醫院找我。』我當時一聽就傻了,這不是宣告要我回家等著變瞎嗎?」

對於生命正值青壯年的蔡兆倫而言,這已不只是醫師無情的宣布,根本就是命運對他最無情的打擊,一個以繪畫為志向的繪者,失明意謂著他將失去生命最大也最根本的意義。「當時小惠和教會許多朋友都勸我,再去找別的醫師看看,所以我就找了另一位醫師檢查。」但滿懷希望的蔡兆倫並沒有得到好消息,兩位醫師的結論完全一樣,事已至此,蔡兆倫絕望了,他不再求診,而是改變思路,開始思考要如何度過此生。他回憶當時的心情說:「我那時覺得不能畫畫已經夠慘了,更重要的是,我還得負擔全家的生計,我的肩膀上有很重的責任。我想著視障者從事最多的就是按摩,所以我就去學按摩,希望可以靠此謀生,而且,聽說按摩的收入有時候還不錯。」

用「英雄氣短」來形容蔡兆倫這時的心境是不夠的,一個正處於顛峰的繪者,面臨即將失明的厄運,生計已是困難重重,無法繼續繪畫與創作童書,更是無可名狀的悲劇。就在一切似乎都無法挽回時,朋友建議他再去一家著名的醫院檢查看看,蔡兆倫懷抱無可無不可的心情前去看診。「原先幫我看病的兩位醫師,其實也都是很有名的醫師,我當時真的已經沒有任何期待,但是多一位醫師檢查,也許會有一些些進展吧。」

新的醫師幫蔡兆倫做完檢查,也沒有什麼說明,只是輕描淡寫對他說道:「你眼睛的情況很嚴重,不過,去做雷射手術試試看吧。」醫師說到「情況嚴重」時,蔡兆倫心裡再次一沉,檢查結果還是一樣,說明他的眼睛真的沒救了,但醫師既然要他去做雷射手術,他就乖乖去辦手續,然後接受這次手術。「我真的沒有想到,手術時也沒有特殊感覺,但過了十幾分鐘,再睜開眼時,我的視力竟然恢復了,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就像以前一樣。」就這樣,輕鬆簡單的一個小手術,困擾蔡兆倫許久的眼疾,竟然奇蹟似地痊癒了,他可以恢復正常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他又可以重拾最愛的繪圖與童書了。

「我很深刻感受到,醫師高明的診斷與治療,幫助我恢復視力,但更重要的是,我體會到這是上帝給我的格外恩典,是我信仰的上帝搭救我。」蔡兆倫的口氣難得有著激動,他所經歷的正如同許多蒙耶穌醫治的人一樣,真實體驗到上帝又真又活的大能,他很清楚知道,自己的生命被拯救,也被改變了。

從《看不見》到《神極了》

蔡兆倫讓人驚訝不已的故事說到這裡,情節的發展很自然與他得獎作品《看不見》形成一個完美的連結── 一個曾經即將失明的繪者,製作一本談看不見的書,豈不是最自然的事?「其實,這本書是我很早以前就有的構想,當時我在社區大學上課,為了交作業,我開始構思這個故事和情節,並不是因為後來的眼疾經歷的關係。」

蔡兆倫追憶創作《看不見》的歷程時,有著極其深刻的體會,那是一個基督徒謙卑反思的過程,他告訴我:「我之前參加一個基督徒的團契,團契裡有許多製作童書的權威學者、老師和同業,當我提出《看不見》的原始構想時,他們都覺得很有意思,便義務當我的顧問,從風格、文字、直到版面,都提出許多建議,就這樣,經過無數次討論與修改,這本書才有最後結果,也才能順利完成,所以,製作童書真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我真的很感激幫助我的這群師友。」

蔡兆倫一個簡單構想,經過好幾年的摸索,加上團契中師長和好友的打磨,才有了清晰的雛形,而他自己親身遭遇的困阨,更加深他對視障的深刻體會,這麼多重的淬鍊與打磨,終於造就《看不見》這本獲得國際聲譽與肯定的童書。

人們常說:「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蔡兆倫的「十年功」裡,有著太多讓人驚歎的故事;而他在得獎之後一個多月,就義無反顧投入宇宙光今年的聖誕特刊《神極了》的製作,擔當起插畫和藝術顧問,他如此告訴我們:「做一本書不容易,做一本能傳佈福音的書更困難,需要大家一起參與。能得獎當然很好,但做一本書能宣揚耶穌的奇妙故事,更是我重要的任務。」

隨著聖誕特刊的發想與編繪,蔡兆倫《看不見》的風格也鎔鑄在書中,特刊中〈不見神〉這一大篇,便採用他大膽而創新的風格,全篇用底色全黑反白字的方式,深入描述人類見不到上帝的困難處境;加上蔡兆倫為全本特刊繪製的精采插圖,創造了一本極其精緻的作品。蔡兆倫深知,這是一本傳揚福音、向世人述說耶穌大愛的故事,更是他一生最樂意參與的作品。

……(請見2016年11月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