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取消讀取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開啟西班牙日不落帝國時代。

宗教改革啟動之際,教皇所在地羅馬已經沒落,世界上最強大、一言九鼎的國家是西班牙。當時在位的皇帝查理五世與陸續繼任的哈布斯堡王朝,其領地幾乎囊括歐洲絕大部分地區,誰敢與之對立,都得付上高昂的代價,西班牙儼然成為維護天主教思想正確的審判官,擁有全世界最嚴格的宗教裁判所。直到畫家哥雅時代(Goya,1746~1828,活躍於十八世紀中到十九世紀初的西班牙畫家),儘管西班牙已中落,宗教裁判所仍是十分活躍地監視、審判一切信仰或思想不正確之人。

西班牙之盛

當時法國中興之主法蘭索瓦一世決定跟西班牙對抗,結果不僅在1519年眼睜睜看著查理五世繼任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更在1525年帕維亞戰役中慘敗,成為西班牙的囚俘。法蘭索瓦一世被迫簽下喪權辱國的馬德里條款,放棄義大利北部的簽約後才被釋放。

法王法蘭索瓦一世很不甘心,所以一被釋放回到法國後,立刻不承認此條約,並跟教皇求援。教皇意欲伸出援手以平衡世界權勢版圖,查理五世便立刻派兵攻入羅馬,燒殺擄掠並擄走教皇,史稱1527年「羅馬大掠奪」。

↑(圖左)法蘭索瓦一世。(圖右)亨利八世。

於此同時發生英王亨利八世赫赫有名的離婚案,因為亨利八世要遺棄的髮妻是查理五世的阿姨、亞拉岡的凱薩琳,致使教皇不敢批准,以免再一次得罪西班牙,終於導致英國1533年發起宗教改革,脫離天主教會,自立英國國教。

至於馬丁.路德,當然也不為查理五世所容,因為查理五世要建立的是世界性的天主教帝國,因此以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身分傳喚馬丁.路德參加宗教會議,並在會議中宣布馬丁.路德與其跟隨者為非法。這使得意圖脫離天主教與哈布斯堡王朝控制的德國薩克森選侯腓特烈三世,毅然決定出面保護馬丁.路德,並與查理五世決裂。

↑(圖左)馬丁‧路德。(圖右)腓特烈二世。

光是以上描述,便可看出查理五世在位期間,已經牽動英國、西班牙、義大利、德國、法國幾個重要國家日後的歷史。至於他出生和成長的低地尼德蘭,也因為後繼者腓力二世發揚光大他的政策,全面改寫歷史。在長年的抵抗與戰亂,使尼德蘭最後分裂成荷蘭和比利時,各自選擇不同的宗教──比利時重回天主教懷抱,荷蘭則成了基督教加爾文教派的重鎮。

政治權力對宗教改革的反應最快速,其背後目的當然不是為了宗教,而是權力版圖的角力。宗教戰爭陸續在各地發生,假藉信仰之名爭權奪利,天主教在西班牙主導下,想收復基督教奪去的土地,基督教則力保自己好不容易爭取到的獨立自主,這場戰爭陸續開打,為期至少有一百年。而後西班牙沒落,義大利持續積弱不振,英法強大起來,荷蘭出現最早的中產階級主導政治經濟,德國(神聖羅馬帝國)仍處在地方自治的分裂狀態,各權力版圖的邊界戰爭不斷。

在宗教至上的時代,信仰正確與否決定是否師出有名。國家王權的興起,跟馬丁.路德堅持將信仰從教會制式威權傳統的教導,回返聖經的規定有關。馬丁.路德從聖經中找到幾個影響時代變革的原則:其一是,人之所以得到救贖,絕不是之前制式宗教系統一再強調的修行原則(這修行原則的無限上綱,造成販售贖罪券的惡習),而是憑藉信心得以被上帝看為義人的恩典原則;其二,君王是依上帝主權揀選而出,百姓理應順服;其三,人人皆為祭司,可以直接跟上帝建立親密關係與對話,不需要透過制式宗教系統的權威,方能神意下達。這些依據聖經原則重建的信仰內涵,造成羅馬核心與制式的宗教系統權威喪失,各地王權意識的抬頭,最後促成「君權神授」的王權概念與國家觀念興起,各地域為要累積財富爭取主權,也依憑宗教原則,要求自己領土中的教會,不再將百姓的奉獻捐款納回羅馬核心。

觀微知著,當馬丁.路德為了贖罪券在教會大門上釘上〈九十五條論綱〉,已注定將為一個大時代布署開端,這點可能連馬丁.路德自己都始料未及。

……(文未完,請見2017年8月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