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取消讀取
↑吳其祐(左)積極主動的個性,是家族長輩、學校老師眼中有為的青年。

儀公司的人身著黑色西裝,領著剛從加護病房推出來的大體慢慢行走,黑色皮鞋在地板上喀豋喀登響,他們走得緩慢又莊重,但身患小兒的鄭素麗和丈夫仍得步步緊追,才不致落後。突然,鄭素麗停步轉身,只見幾位醫護人員肅穆地向她行禮致意,她也朝他們深深一鞠躬,像是在為兒子提早結束的人生謝幕。

深夜裡,通往醫院太平間的長廊陰暗又寂靜,彷彿永遠走不到盡頭,鄭素麗和丈夫走得急切,心裡悲傷得直問自己:「這是在作夢嗎?」

一場車禍帶走兒子

當全世界都在歡喜迎接2016年到來,鄭素麗一家卻是迎來死亡。2015年12月30日,就讀中原大學工業工程學系三年級的兒子吳其祐告訴媽媽,隔天下午要跟同學討論事情,會在學校附近吃過晚餐再回家。不料,鄭素麗卻在12月31日下午五點半接到警察局來電,通知他們夫妻倆趕快到醫院──因為兒子發生車禍。「其祐向來什麼事情都會親自跟我們說,現在卻得透過警察轉達,情況一定不妙!」她心裡已經有不好的預感。

趕到醫院的時候,兒子正在急救。原來,那天下午他騎著同學的機車載同學到火車站搭車,回程途中在十字路口遭一輛轉彎的轎車擦撞,安全帽飛出去,頭部直接撞擊地面,導致顱內嚴重出血。經過一天多的搶救,終究回天乏術,2016年元旦吳其祐走完短暫的二十年人生。

兒子12月31日答應晚上陪母親上教會的line通訊,成為母子最後的話別,鄭素麗和丈夫根本沒有機會跟昏迷的兒子道別,看著已經沒有氣息的兒子,鄭素麗沒有情緒崩潰或失控,她記得別人說過,人即便死了,聽覺會最後消失。於是,她輕聲對愛子吳其祐說:「我們要謝謝為你急救的醫生、護士,因為他們盡力了。」接著,她拿起紙巾仔細擦拭他的身體,就像回到兒子還在襁褓時,每天為他洗澡、細心呵護每一吋肌膚。

「意外發生得太快,讓人措手不及,丈夫看見我為兒子擦拭身體,原本要阻止,可是,身為母親,我必須親自做這件事;也是在徹底擦拭後,我才真正意識到,兒子真的死了──這不是一場夢。」面對殘酷的事實,鄭素麗在心裡吶喊:「上帝啊,你取走的是我們唯一的兒子啊!我們夫妻倆都是小兒麻痺肢體障礙的人,過去其祐分擔了多少生活上的不便,你把他賞賜給我們,不就是要成為我們的『福利』與幫助嗎?怎麼現在都沒有了?」一個心碎的母親無法承受心裡的不解,「上帝啊,你怎麼如此殘忍?」

媽寶──自小貼心,長大積極

↑吳其祐四歲畫的爸爸媽媽

鄭素麗流產兩次才生下吳其祐,當時,親朋好友及同事都為她高興,熱鬧地送花到病房,探視人潮絡繹不絕,其他病人以為鄭素麗是立法委員或政府要員。兒子三歲那年,鄭素麗忙碌的公職加上保母沒辦法再照顧他,夫妻倆只好把他送到中部娘家由外公外婆照顧。即使年紀還小,吳其祐卻也明白自己的處境,他總是跟幼稚園同學說:「等一下我阿公就會從那裡開車過來接我回家。」──他在宣告,自己是備受疼愛的孩子,而非被丟在幼稚園不受重視。而每逢父母週末假日去看他,他總是拉著母親的手,說:「走,我們回家!」

回憶兒子小時候的點點滴滴,鄭素麗說:「我相信所謂的『天生氣質』是真的,其祐從小就知道自己的父母行動不便,所以,他不會衝過來抱住我,當他想要抱抱的時候,會說『無尾熊』,然後等我站好再摟著他。」即便長大成年,吳其祐體貼的特質依舊不變,家裡要招待客人,他一定主動預備好各項事宜;就連在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家,一旦聽到老人家需要什麼,或者哪個設備壞了,他總是馬上動手就修。陪行動不便的奶奶外出,他一定親自推輪椅,而不假手外籍看護。黃色小鴨在基隆港展覽期間,全家出遊,奶奶在公共廁所如廁卻站不起來,外籍看護一時也無法處理,吳其祐二話不說馬上進入女廁協助。正是這樣體恤與積極的個性,使他在家族同輩孩子中最為人稱讚。「他跟我們很親密,甚至經常在同學面前媽長媽短,同學笑他是『媽寶』,但他總是回答:『如果我現在不作『媽寶』,什麼時候才作?」

不想呼吸的日子

1月底霸王級寒流侵襲台灣,三百多人擠滿鄭素麗的教會,國小同學、老師、甚至吳其祐到菲律賓實習所認識的菲律賓駐外代表,也派夫人回台參加追思禮拜,送吳其祐最後一程。鄭素麗和丈夫這才知道,兒子生前竟如此受歡迎。從同學為他製作的回憶短片,才知道方讀大三的兒子,研究計劃竟已被國科會錄取;也有同學來對鄭素麗說,他們會繼續努力之前跟吳其祐一起做的創業夢想。

「我們知道兒子在學校很活躍,曾經擔任班長,在系學會協助,也在校友會打工,大家都來安慰我們,其祐一生很精采,帶給周遭的人許多幫助,可是對我們來說,這些都無法撫平對他的思念!」採訪鄭素麗夫婦是在一個星期五晚上,下班時刻,窗外盡是車水馬龍的喧囂,也蠢動著即將到來的週末歡快氛圍。樓下垃圾車的音樂由遠而近,鄭素麗說:「以前聽到垃圾車的聲音就是單純知道垃圾車來了,可是自從其祐不在以後,我聽到的卻是聲音過去之後的空虛……」

每天起床,自公職退休五年的鄭素麗閃過腦海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我找不到兒子」,丈夫去上班,她一個人在家裡,依舊每天走進兒子的房間看看,衣櫥裡還有幾件兒子過世前為他買的衣服,至今尚未穿過,故人卻已遠去,她也不忍心再去碰觸。「孩子走了,我覺得自己的人生也隨之結束,雖然我不會想就此死掉,也不曾尋死,但我常常覺得不想呼吸。」

雖然很多人來參加吳其祐的追思禮拜,鄭素麗卻只讓至親及少數好友知道兒子過世的消息,就算已經辦完後事,要親口說出「其祐已經不在了」這句話,都是再一次的撕裂。「我真的說不出口他已經不在了!因為我很害怕,一旦據實以告,面對對方的安慰,自己原本稍微平靜的心情又將翻騰;如果是面對面說話,當我還來不及轉身掩飾悲傷的情緒,眼淚就已經流下來了!」

鄭素麗在追思禮拜代表家屬發言,她知道,尤其對他的大學同學來說,突然失去一個好友是多麼大的打擊,她沉穩地對在場所有人說:「你們的情緒是我的責任。我知道你們會陪伴我,但你們並沒有義務要陪伴我。」事後,她便在line成立「中原孩兒」群組,希望讓這些孩子有抒發心情的管道。不少學生po 出吳其祐生前的照片,鄭素麗每天早上起床後,一定邊吃早餐邊在群組寫東西,邊寫邊哭,有一天,她突然發現自己上癮了,仰賴這個群組,也習慣就是要如此痛哭一場。而且,好久沒有畫畫的她拿起畫筆,竟然發覺眼睛無法聚焦,甚至從鏡子中看見自己蓬頭垢面、萎靡不振,鄭素麗心頭一驚,自覺不能再這樣下去,便去報名上電腦課。

電腦老師啟發,接受新任務

↑鄭素麗的油彩作品。辦完兒子的後事好一段日子之後,鄭素麗才又拿起畫筆,可以流暢修圖讓她很感恩,她說:「其祐過世,我一度認為一切都不再有意義,不過我體會到,就算一切終究是虛空,過程依舊很重要。所以,我願意延續他的熱情,好好活下去。」

從事公職前,鄭素麗是服裝設計師,多年公職生涯,她也教授兒童繪畫與成人多媒材創作。學電腦,是為了將自己過去的作品以及兒子生前的畫作製作成影像檔案,同時以吳其祐四歲畫的爸爸媽媽設計成文創logo。指定一對一教學的老師,第一堂課就問她為何想上這門課,牽涉到喪子之痛的動機,讓她原本不想說出緣由,可是在老師真誠熱切的鼓勵下,她最終還是和盤托出,「這個老師也是基督徒,曾經從死亡邊緣走過一回,他對我說,每個人的人生都有艱難,但是我可以為其祐看世界、吃美食、延續他樂意助人的熱情,而不是他不在了,我就食不知其味,面對事情裹足不前。」

這番對話彷彿一個契機。有一天,鄭素麗打開兒子的手機,瀏覽他過去加入的群組,她隨意打開「工工祕書處」,這是吳其祐在系學會打工的單位。她發現群組裡很多人仍持續關心他們,擔心吳其祐過世後他們的生活是否安好。於是,她現身回應,謝謝大家的溫暖與愛,系學會也邀請她成為榮譽系友,前陣子,更一致通過由鄭素麗擔任中原大學無障礙設施友善環境的召集人。「其實,這個方案已經提出很多年,卻礙於經費不足而未有進展,沒想到,就因著其祐意外過世,我成為召集人,學校很快就回覆將撥下一筆經費規劃、施工,這個時機實在太湊巧。」定期前往中原大學開會,鄭素麗的心情也是千迴百轉,以前,校園裡會有一個俊俏的男孩迎著她笑;現在,茫茫人群中卻再也見不到他了。「一路上,我的心裡總是很糾結。」

籌備會中,大家不時提到吳其祐,相信如果他還在世、並且參與其中,一定全力以赴,現在這個責任由鄭素麗擔起,促使她必須走出家門,迎接不一樣的人事物。不久之後,中原大學也委託她成立「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全方位人才教育管理與交流學會」的新北市辦事處,期待藉由她的藝術專長,開發相關師資,同時培養這方面的人才。不論在哪裡,總有人在她面前懷念吳其祐生前的優異表現,並鼓勵她更多培育像吳其祐一樣優秀的孩子。可是,聽在鄭素麗耳中,讓她多次在心裡吶喊:「其祐優秀不是我們刻意栽培的,而是他的天生氣質。這些孩子就由他們的父母來教育吧!我只想作個平凡的母親,讓兒子伴我終老,可是,這件事已經不可能了。」

愛中彼此陪伴

兒子意外過世,讓鄭素麗悠閒的人生下半場頓時忙碌起來,她這才驚覺,自己走在兒子的人脈上,過去從不認識的學校老師和學生,現在都一一認識了。她看著這些大學生在課業上努力,還要實習,還要撥出時間參與無障礙設施友善環境的籌備工作,心裡很感動。幾個月前期中考將近,老師為了回饋學生參加公共事務,特別為他們加分,甚至詢問他們覺得自己應該多加幾分。有些學生即便開心卻又不好意思,不敢真實說出自己的想法。鄭素麗見狀,便鼓勵他們:「不必不好意思,你們是在為學校做事,也是為自己累積將來進入社會的實力,所以,可以大膽跟老師要求分數。」

鼓勵帶來的效果,就像涓涓細流起初並不引人注意,最後卻匯集成江河,一件又一件的改變教人驚喜。學生主動對鄭素麗說,她的肯定與支持讓他更有自信。有個男孩告訴她,自己現在只要有空,一定去接媽媽下班,跟母親的關係越來越親密──以前的他其實常常連續幾天不回家。有個男學生車禍受傷,不良於行,無法拄著拐杖上下位於四樓的宿舍──因為沒有電梯,學生母親在「中原孩兒」群組發訊息,請大家協助尋找適合的住處,一些平常很少在上頭留言的學生紛紛出聲,事情也很順利就解決。

「如果問我這些改變是怎麼造成的?我特別對這些孩子說了什麼嗎?其實沒有。我一直覺得是他們在陪伴我,愛我。」距離吳其祐過世即將屆滿半年的時刻,鄭素麗說出這句話,心裡有感恩。

順服上帝,延續兒子熱情

5 月中旬,台北發生四級地震,所有位處高樓的人多少都感到驚慌害怕,鄭素麗一個人在全方位人才教育管理與交流學會的新北市辦事處,這裡也是她教授成人藝術課程的工作室,牆上她和吳其祐的畫作正隨著大樓晃動,彼此之間平行擺動,搖擺的幅度讓她十分驚奇,就像大河踢踏舞般氣勢萬鈞,而她從不曾見過這般景象。直到手機響起地震警告的訊息,她一看才驚覺原來發生地震了。「既然其祐已經過世,我也沒有什麼好害怕了!」當下,她正是這種心情。

生命的打擊與震盪其實有很多面向,眼光不一樣,看到的風景就截然不同。最近,中原大學無障礙設施友善環境方案邁入新的階段,鄭素麗跟丈夫花了一段時間製作一支募款短片,她說:「我能盡多少力就盡多少力,畢竟學校會找我也是一件奇妙的事情,我原本不曾去學校認識這些師長,其祐離開,照理我更沒機會跟他們接觸,結果竟然相反。很多任務的連結都來自其祐,讓我深深感受到上帝奇妙的計劃,也不得不順服,同時延續其祐的熱情。」

因著失去摯愛的獨子,鄭素麗至今仍對上帝有所疑問,可是,上帝依舊帶領她投身重要的工作,讓更多有需要的人受益。〈哥林多後書〉十二章9 節:「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在在詮釋了這個原本教人傷痛的悲劇,以及上帝的心意如何持續不斷引導鄭素麗夫婦。

……(請見2016年9月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