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取消讀取

2009年夏天,高雄聖光神學院的畢業典禮中,一位已經五十五歲的「老畢業生」寫下感言:

「兩年的當兵與裝備,最使我懷念的仍是圖書館以及路邊的街友。書本可以增加我在真理知識上的深度;但是服事那些街友的點點滴滴,卻使我真實認識基督的愛。面對即將結束的聖光之旅,心中確是不捨;這幾乎是我過去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因為它真是一個全新的奔跑。我跑出了過去,也即將奔向一個新的未來……。為宣教士的生命與見證拍攝專輯影片,是行將戮力以赴的事工。」

這位高齡的神學生是李大榮。

四年後,李大榮第一次完成了他「戮力以赴」的工作,拍攝製作完成第一套紀錄片《天國子民》,贈送給2013年第十二屆青宣大會每個與會青年。

《天國子民》記錄了兩位宣教士的生命與見證:一位是來自加拿大的內地會宣教士繆學理,他在台灣服事軍人、工人、學生、流浪的孩子五十年,人稱他為繆叔叔;另一位是台灣的單身姊妹劉力慈,她是美國的企管碩士、威克里夫聖經翻譯會的宣教士,長期委身在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叢林中,為當地只有三千人的雅慕克族翻譯他們的母語聖經。這是路加影音事工團隊付上四年的心力,為教會完成的獻禮,影片製作人──李大榮傳道,正是路加影音事工團隊的創始人。DVD封套背面寫著:「這是我們的負擔與異象,全為免費贈送。因為,祂的救恩也完全是免費的恩典。」

成了壓傷的蘆葦

李大榮出生於台灣高雄一個軍人家庭,自小在左營長大。他二十八歲就作里長,曾經以政治為理想,但是沒有完成;其後,李大榮努力工作,擔任過十年銀行經理,娶妻生子,生命似乎一帆風順地航行在平靜安穩中。1999年,李大榮全家移居加拿大溫哥華;次年,李大榮四十六歲,從台灣的金融界轉到上海工作,成為一名所謂的「台商」。

就在這時候,李大榮面對自己人生的夢想、經濟的壓力、以及孤身在外的異性誘惑,終於把持不住、開始墜落,他不只是行為不檢點,幾乎是放縱,妻子為此非常擔心、傷心。但那時的李大榮,除了拚命工作,冀望能在中國建立自己的事業,伴隨而來的,更是一再與異性朋友毫無節制的交往。對歡場的女人,他以金錢來滿足肉體慾望;對非歡場的女人,李大榮則以一般約會來滿足心理的慾望,當時的他有種濃烈的不負責任的意念,只想把自己燃燒完了,便以死亡來面對未來;頂多留下一些錢,足夠讓妻子扶養小孩到大學畢業,三個人在溫哥華可以生活下去。

那時的李大榮,可以說是完全迷失在魔鬼撒旦的誘惑之下。

更大的悲劇是,李大榮的妻子因為丈夫的荒唐作為,心理幾乎崩潰,進而導致乳癌復發,在2003年4月去世。她曾經因為癌症復發而埋怨丈夫,卻也因為深愛丈夫而選擇完全原諒,但是李大榮內心的痛悔與愧疚總不能自止。妻子臨終前那天晚上,李大榮夫妻倆生平第一次一起讀聖經,從〈馬太福音〉第一章讀到第六章的主禱文,妻子說了最後一句話,也是唯一的遺言:「上帝,救救我!」

當時李大榮和妻子都還未信耶穌,但基督信仰的種子似已種在心裡。

從拒絕中得釋放

2003年6月底,李大榮重回上海工作,這一次他終於經歷到重生得救的喜樂與安慰!

當時,他原本正與一位才貌雙全的女歌手交往,李大榮回憶道:「這只是我一生在男女關係荒唐事中的一件,這件事我妻子生前並不知道。2003年9月,在我們失聯近三年之後,一天晚上,我去她以前駐唱的餐廳看她是否還在,結果,在那一種『我們竟然還能再見面』的感覺中,一起吃了宵夜。我當然告訴她我的妻子已不幸去世,她當時不知道該說什麼,但我可以感覺到我們之間的距離非常近。有一天,她約我週日一起吃晚飯,並說她當晚不必駐唱。我告訴她:『下午五點半我會先給她電話。』當天下午,我在住處讀《凡事讚美神》這本書,到了五點二十五分,我決定打電話告訴她,我不去接她了。然而,在決定拿起電話之前,我也曾幾度猶豫。電話接通後,響了七、八聲無人接聽,我正想掛斷,電話那端她接了,我告訴她,不去接她了。她聽了以後,很平靜地說:『也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電話結束後,那種釋放及平安喜樂的感覺,是我好久好久、甚至可以說是一生從來沒有過的感覺。我立刻回到書桌前,繼續讀《凡事讚美神》,而且是喜悅地讀,從此我知道什麼是倚靠主得剛強。在世界裡,以前我不可以做的事,我一直去做;如今我可以做了,但是靠著主我可以不去做。」

三個月後,2003年12月底,李大榮在溫哥華受洗,成為基督徒。

上帝開始動工

2004年元月底,李大榮回到上海,在接著而來的短短一個半月,生命開始了受洗以後最大的改變。那時白天除了上班,晚上還要為一位李弟兄在上海的巨大投資項目寫融資計劃。從世界的眼光來看,他的工作非常忙碌而且重要,實在不可能在短期間離開,但是李大榮的心早已無法安定,他非常想念去世的妻子,以及在溫哥華讀大學的兩個孩子。一天早晨上班前,李大榮在房間流淚,對站在一旁安慰他的李弟兄說:「我真不曉得我在上海做什麼?好想家。」李弟兄心中有感動,就說:「大榮兄,我感覺到你應該回溫哥華了。」

就在強烈的思念情緒裡,2月中,李大榮的眼睛突然發生視網膜剝離,必須立即在第一時間開刀,離開上海回到台灣治療,是當時唯一的選擇。4月初,醫生告訴李大榮眼睛可以正常使用了,但是只能恢復到相當於近視六百度的視力。養病期間是李大榮深刻經歷上帝的歲月,他可以開始用上帝的眼光來看身邊發生的事;讀了大半本聖經,這是李大榮第一次讀完整本聖經。此外,當時身邊還有兩本書陪伴李大榮,一本是《住在基督裡》,另一本是《人生的下半場》。《住在基督裡》讓李大榮認識與基督合一的生命;《人生的下半場》使他有兩個很強烈的感受,一是知道這次眼睛生病,是原來事業的終點;二是他回到溫哥華後,將會做基層勞力的工作。4月27日,李大榮返家前一天,他用紙筆寫下向上帝求的五件事:一、可用的身體;二、夠基本家用的工資,即使是勞力基層工作也接受;三、在孩子成熟穩定之前可以照顧他們;四、可以不斷與教會肢體一起靈命精進成長;五、以自己得救贖的見證幫助別人。

2004年4月底,李大榮終於回到溫哥華,一個讓李大榮休息後再出發的家。

神學院的老學生

經過三年的沉潛與恢復,李大榮開始有了新的想法──雖然他也曾經懷疑這個想法──他平靜地追述:「回到溫哥華第二年,我開始在聖經學校函授課程自修。到了2007年初,我與女兒在家中談心,談到我們父女倆的未來,一個我從未有過的念頭出現在話題中:『全時間念神學院。』當時我擔心去台灣念神學院只是出於血氣,或者是對未來人生的逃避,但是經過不斷禱告與尋求印證,答案是:『去申請,努力準備入學考試,其他的不要多想,等候上帝的安排與帶領。』9月,我賣了自己僅存的一棟房子,還了貸款,開始在溫哥華租房子;給自己與孩子預備了一些生活費,便來到台灣高雄聖光神學院,成為一個全時間進修的神學生。」

李大榮記得妻子去世前一個月,他們彼此依偎在一起,坐在溫哥華家中客廳看著窗外,他對妻子說:「如果上天還給我們幾年的壽命,我們就放下一切去行善,好嗎?」妻子說:「好!」

李大榮當時完全沒有想過這行善的許願,是今天的為主作工。

終生追尋的答案

2009年夏天,李大榮自聖光神學院畢業,隨即開始全職傳道服事。因著三年前領受的感動與負擔,他創辦了「路加影音事工」,專心為跨文化宣教士的生命與服事,製作影音見證專輯。

↑李大榮拍攝的紀錄片《大漠飛沙》,描述一個華人基督徒家庭去西非尼日,在撒哈拉沙漠南邊向當地穆斯林傳福音的故事。>>影片觀賞

說起這個負擔源起,還有一段曲折的過程。

2006年底,當時還未決定全時間事奉的李大榮,在溫哥華看到宇宙光發行馬禮遜來華宣教200年的紀念套書,其中記錄了許多西方宣教士來華宣教的故事,因此產生製作拍攝有關宣教士紀錄片的想法。當時一位關心李大榮的長輩對他說:「你既不是學電影的,也不會剪輯影片,視力又差,雙手也天生發抖,更重要的是,拍攝紀錄片實在是一項非常耗經費的事工,你只有一個人,沒有同工,也沒有重要的經費支持者。台灣有福音機構一直想做,都因為考慮經費問題而未能執行,你覺得自己可以完成嗎?」雖然明知困難重重,但是李大榮沒有因此停下腳步。繼續向前走的力量,是出於自己的倔強,或是在主裡的堅持?李大榮也沒有答案,只說:「我每一步路都是在該如何繼續下去的迷惘中,因著信靠上帝而走出來的。」

繼《天國子民》之後,第二套《你們要去》系列專輯也在陸續進行,其中一部紀錄片《大漠飛沙》已經製作完成,這是一個華人基督徒家庭去西非尼日,在撒哈拉沙漠南邊向當地穆斯林傳福音的故事,將會分贈給參加2016年第十三屆青宣大會的每位弟兄姊妹。另外一部紀錄片《焚棘海外》也已持續記錄拍攝三年,內容是報導有關自1968年開始,台灣原住民基督徒走向海外,參與跨文化宣教的故事,其中有阿美族、布農族的八位宣教師,他們帶著家人孩子,去東馬來西亞砂勞越伊班族原住民當中傳福音,工作持續至今,他們的族人與後代還參與其中。台灣教會在海外跨文化長期宣教的工作,可以說是由這些原住民基督徒家庭起始的。影片計劃在2019年,第十四屆青宣大會舉辦之前完成。

為何如此熱衷華人跨文化宣教的故事,李大榮清楚說明他的感動:「《大漠飛沙》及《焚棘海外》,內容都關乎華人基督徒家庭的兩代宣教情,父親是當地的宣教士,孩子在當地長大,他們之後也回到宣教地,成為第二代宣教士,這樣的見證故事,過去幾乎只發生在西方的宣教家庭中,如今,跨文化宣教的國度事奉,我們華人也可以開始如此接棒了!」

十字架的道路,耶穌走過,三天後死而復活;門徒聽從耶穌的教訓,效法耶穌,他們不只走向各各它,還跟從耶穌一同走上十字架,捨下自我,走向鄰舍,全然委身,只因為在十字架上,門徒已經找到答案。同樣的,走過漫漫長路,經過椎心刺骨的悔恨與試煉,李大榮終於也找到答案了;他終生「戮力以赴」的宣教影音事工已經啟程,憑靠的完全是信心,因為他已得到十字架上的答案。

……(請見2016年5月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