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取消讀取
↑(圖左)阿波羅8號從太空中拍攝到的珍貴景象──「地出」,這是人類第一次看到地球在在太空中運行的真相。(圖右)阿波羅8號三位太空人在太空中謙卑朗誦〈創世記〉第一章:「起初,上帝創造天地……」而不是高傲自誇「人定勝天」的偉大,這就是GQ最好的說明。(圖片來源/Wikipedia)

前言

哪!你在哪裡?
單面向人!(0ne dimensional man)
失落的一代!(Lost generation)
人不見了!(De-humanization)

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開始,這些發自人類心靈深處的疑慮呼喊,便震耳欲聾、不停地遊走纏繞在人類的耳畔心際。許多關心研究人類文化歷史、社會變遷的學者專家指出,現代人(準確地說應是「後現代人」)只活在單面向的「我-它(I-it)」關係中,人不再是人,人在不知不覺中,竟然變成一件一件「東西」。於是,宇宙光在1973年提出全人理念,以作應對。在如飛而逝的四十三年時光中,透過文字出版、音樂藝術、歷史文化、教育思想、輔導關懷等不同事工,宇宙光深入各個不同領域,從華人傳統文化大家所熟知的天、人、物、我四個面向,參照耶穌十二歲時所活出的「智慧和身量,並上帝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齊增長」的豐盛生命,宇宙光小心翼翼地在上帝的引導帶領之下,越來越清楚了解全人豐盛生命的意義與方向,一路走來,充分享有向著標竿直跑、等待奪標獲獎的確據與把握。

以下我們謹嘗試將宇宙光全人理念中,天、人、物、我四個面向的意義與內容,與各位分享。當然,上帝的豐盛無限無量,隨便我們怎樣盡心竭力,也不足以描繪其莫測奧祕於萬一。我們只有懇切祈禱,求上帝賜下悟性聖靈,帶領《宇宙光》讀者讀了下文以後,能感悟聽聞上帝在你心靈深處的吸引呼召,並且踏出信心的腳步,進入上帝的豐盛生命,讓你也能經驗到那種忽然間眼界大開,但覺豁然開朗、心靈澎湃歡唱、口舌筆墨難以描繪形容的驚喜,忽然間充塞身心內外的感動,瀰漫全身、周而復始,不知其何所來,亦無法遏止停歇。首先讓我們先談談GQ。

GQ何處尋?

尋找GQ,難矣哉!
GQ是什麼?
God Quotient(上帝的商數)是也。

上帝的商數?是的,上帝的商數,你看,自有人類以來,從遠古草莽、民智未啟的蠻荒時代開始,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人類尋求上帝的歷史遺痕存在。時至今日,科學昌明,物質豐茂,然而人對上帝的追尋卻絲毫不曾稍減。

上帝似乎是人類社會中,看不見、摸不著、想不通,卻又必不可少的一種實存現象。

上帝無所不在、卻又無處可尋,難怪談到GQ,總令人面有難色,不知該從何處入手。

新約時期影響後世以至於今的偉大使徒保羅曾說:「自從造天地以來,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馬書一章20節)

唉!上帝的存在雖說無可推諉,祂卻又是眼不能見到、手也無法觸到的。唉!唉!上帝,上帝!難矣哉!

GQ與RQ、SQ的不同

既然如此,有人問GQ為什麼不是RQ(Religion Quotient,宗教商數)或SQ(Spiritual Quotient,靈性商數)?GQ實在太抽象、太難以捉摸了,何不乾脆改為RQ,既通俗又比較有學術氣氛,豈不甚妙?

然而宗教也者,只不過是人尋找上帝的經驗記錄而已,是人自力掙扎、苦思冥想的奮鬥歷程,仍然是人理性驗證、知識範疇之內的事,充其量只是另一種KQ(Knowledge Quotient,知識商數)而已,但絕不是GQ。

也有人說:「既然如此,何不稱之為SQ?因為靈性需求,人皆有之,心靈乾渴,亟需滿足,此固人之常情也,何不以人人易於了解之SQ,取代虛幻飄渺之GQ?」

然而SQ固然源自人之心靈深處,係由人之內在本體洶湧澎湃、爆發而來,其勢滔滔,使人無可抗拒,但究其根本,仍然源自人自身之需要,是人與生俱來、自足自具的一種本能,與GQ之實體,自不可同日而語。RQ與SQ所談論的上帝,仍然是從人自身所找到的上帝,是文化宗教學上所謂「人而神者」(Man-God)的上帝,這種人找出來的上帝不是上帝,比較像人。而GQ是上帝商數,凡人皆有渴慕上帝、尋求終極意義的本能,而上帝是獨立存在於人之外的另一單獨實存,祂是上帝,不是人,因此人無法用自己的感覺經驗、理智思考去認識上帝、找到上帝。

人有靈性需要的內在驅力,因此便用人的理性思考去找上帝,但是用這種方法找到的上帝,是一個在人有限經驗限制之下找到的、合於理性的上帝。這種上帝只活在人的經驗範圍之內,祂也許合理,也許可以教人想得通,甚至,祂也許可以達成人的願望──至於那些願望是什麼、那些願望是否合乎公理正義,這種上帝是從不過問的。信仰這種上帝的人,往往喜歡操弄他們的上帝去做他們想做卻做不到的事。他們像阿拉丁神燈的主人一般,可以對他們的上帝隨意呼來喝去予以驅使差遣。他們喜歡他們的上帝對他們一呼百諾,完全聽命於他們,他們稱這種現象叫靈驗。他們所謂的上帝是一個完全可以被人理解、被人掌控的上帝,只是,這樣的上帝還是上帝嗎?

一個只存在於人的IQ與KQ中的上帝,也許容易理解、容易掌控,因為祂根本就是人的IQ與KQ的產品,祂比人的層次等級還低,充其量只不過是一個人的化身而已,是文化學家所謂的「人而神者」(Man-God)的上帝。所以只有IQ和KQ的人,是永遠也找不到上帝的。人用理性經驗找到的上帝,只是人理性的投射、經驗的重現而已。是人,不是上帝!這種上帝有下述特徵:
1.是一位合「理」的神,想得通的神。
2.是一位在人經驗範圍之內的神。
3.是一位越來越像人的神。
4.總結上述特徵,是一位越來越不像神的神。

那麼,為什麼只要是人,無論古今中外、鄉野城市、文明蠻荒,人人都在找尋終極信仰、膜拜宇宙神明呢?人怎麼知道有上帝?人要怎樣才能找到上帝?上帝在哪裡?GQ何處尋?似乎是從創世以來一直困擾人類,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一個根本問題。

人找上帝?上帝找人!

在思想人與上帝的關係時,也許該先想想究竟是人找上帝,或上帝找人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在聖經中有很好的答案。

打開聖經一看,〈創世記〉第一章第一節開宗明義向人類宣告:「起初,上帝創造天地。

沒有任何討論,更沒有進行任何辯論,聖經直截了當宣告,在一切時空存在之前,上帝已先於一切存有而存在了。祂是一切萬物的始源者、創造者,一切萬物皆因祂而有。在祂的創造設計中,祂用地上的塵土,以自己的形像與樣式造男造女,並且在人的鼻孔裡吹了一口氣,使他成為有靈的活人。而上帝是靈,所以拜上帝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才能拜祂。人為何會尋求上帝、敬拜上帝?因為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這「幾希」之處就在於人被造之初就有靈,而上帝就是靈,所以人會必然地尋求認識那超越外在的上帝。

從聖經來看,不是人找上帝,人太有限、太渺小了,人永遠無法找到上帝。聖經所宣示的好消息告訴我們,不是叫我們去找上帝,而是上帝來找我們。誠如有名的科學家、哲學家巴斯卡(B. Pascal)所說:「上帝在創造人的時候,就在我們心中留下了一個上帝形狀的空間(God-shaped vacuum),這個空間除了藉由耶穌基督才能認識的創造者上帝本身以外,不能被任何被造物填滿。」所以人都會尋找上帝,而除了上帝本身以外,也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填滿那個上帝形狀的空間。

GQ的要素

在這種情形之下,我們可以明確地指出,所謂的GQ,包含如下幾個要素:
1.上帝是超然獨存、先於一切萬物、先於人而存在的;
2.因此人無法找到上帝,人用經驗理性找到的上帝,比較像人,也許可以看得見、摸得著、想得通,但絕不是上帝;
3.人會尋找上帝,是因為上帝在創造人之時,就主動把祂的形像與樣式放在人的裡面,使人成為一個有靈的活人;
4.以人的有限既然無法找到上帝,於是上帝道成肉身,來到世間,啟示、尋找、拯救,使人從罪惡沉淪中悔改獲救,恢復榮耀的身分,成為一個新造的人,見證上帝的豐富,活出上帝的榮耀。

一個擁有GQ的人,是一個擁有尊貴身分與生命品質的人,他的人生因而被上帝提升,活出尊貴、活出意義、活出價值。

耶穌十二歲時就活出了一個「智慧(IQ)和身量(KQ),並上帝(GQ)和人(EQ)喜愛他的心,都一齊增長」(路加福音二章52節)的豐美人生。祝福你也能享有同樣的、全人的、更豐盛的生命。

信心與GQ的關係

綜上所述可知,尋找GQ所需要的是憑信心接受上帝為你預備好的一切,就能經歷認識上帝,但是問題來了,你也許,不!一定會問:
為什麼需要信心?信心是什麼?
認識上帝為什麼需要信心?答案如下:
1.人所知有限,豈可為有限所知所限!
2.突破有限所知,知道自己不知道,看見自己看不見,承認自己所知所限,才能從有限所知中脫困突圍,進入新的領域、新的境界。
3.信心帶領人突破已知、看見未來,奮勇前行、跨入未知。
4.信心是一盞照明希望的燈。

如果進步是突破現狀、邁向新局,那麼信心便是進步的能源推手。沒有信心,一切將陷入停頓靜止,死寂絕望將吞滅整個世界,何等可怕。難怪保羅要說:「上帝為愛他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哥林多前書二章9節)既然如此,當然只有憑藉信心才能接受並且享受上帝所賜的一切恩典了。

至於信心是什麼、信心的內涵包括哪些部分?可以「信心接受圖」示之。

啊!原來沒有信心接受,就不能快樂享有。沒有快樂享有,怎麼會有經驗數據呢?沒有經驗數據,你拿什麼分析研究?這樣看來,信仰與科學原是一家人。須知圓無起始,因此在圓周上,上述四項特質亦無先後順序之排列,而渾然成為一體。可知人之一生,皆從有限所知開始,快樂享受前所未有之享受,因而逐步累積新的經驗數據,從而加以理性分析,得出科學結論;再以信心跨越所得結論,設計假設論證,得到經驗數據,予以理性分析,得出新的結論。如此循環不已,信心因而日增,科學愈見發達,此信心內涵之三重奏,猶如滾動雪球,愈滾愈大,勢不可遏。至此境界,則信心接受、快樂享有、經驗數據、理性分析,四者銜接,渾然一體,難分彼此矣。

所謂:「Faith has its reason that reason cannot understand.」其中合音之巧妙優美,值得吾人深思玩味。

……(請見2016年7月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