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取消讀取
↑劉淑姬生日時,學生特地跑到家裡送上蛋糕,為她慶生。

「最近我們搬進政府組合屋社區,附近居民大部分是勞工,有三、四十個孩子,村長很支持我們在社區開中文班和英文班呢!」開朗大方,是劉淑姬給人的第一印象,一和她談話,即使是初次見面的陌生人,也感覺自己像是她多年未見的好友,聽她熱切地憶述在泰國的近況。

2008年,劉淑姬到泰國清萊接受職前訓練,隔年轉往曼谷學泰語,準備開始長期留在泰國教中文。除了少數地區,泰國大多沒有學習中文的環境,很多泰國華文系的大學生,讀了四年書,畢業後還是不擅長口語溝通。身為一個兼具專業和熱忱的宣教士,劉淑姬在泰國多來往於當地學校、社區和教會,主要投入學生工作,範圍涵蓋幼兒園到大學。

「學生總是很窩心,會替你著想、記得你生日、邀請你到家裡玩。每次放假回老家前,還會先來找你,怕你一個人孤單。」泰國學生的熱情,和劉淑姬開朗的個性一拍即合,她也在家收留了一個女學生,一起吃飯、一起生活,讓她泰文進步神速,更了解泰國文化和當地大學生。「我的學生從一般家庭、弱勢生到外縣市都有,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背景和需要,這是很好的學習,讓我傾聽、接納不同立場的聲音,貼近他們的心。」

想熱血服務泰國,先冷靜面對自己

劉淑姬說,當初來到泰國,以為等在面前的難關會是工作方面的問題,沒想到首先要處理的,卻是自己的生命與態度,尤其是人際關係上的死穴。「父母關係不好,我又是家中老么,從小就很怕處理人際關係,面對衝突,我常選擇忍氣吞聲、息事寧人,而不是積極去了解、溝通。在泰國,你能交流、共事的,都是同一群人,沒有地方可以躲起來,所以一開始讓我感到疲累的,都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反而不是工作或學生的事。」有一次,她帶教會團契去聚餐,期間有人喝了幾杯小酒,這件事傳回教會,竟導致輿論大作。「後來我才知道,原來那間教會非常傳統,滴酒不沾,階級觀念也很明顯,我在台灣、馬來西亞或新加坡教會可以做的事,在這裡不一定可以。我沒有先問清楚這裡的文化,不小心造成誤會,面對這樣的問題,以前我會躲起來、視而不見,但這次我選擇先認錯、道歉──他們也很驚訝,原來傳道人是會低頭道歉的。」

2013年,她轉往清邁山上一個叫「椰子鎮」的小村莊,在當地的幼兒園任教。

「之前教中文,學生裡華人和泰國人大概各佔一半,這間幼兒園的孩子則都是泰國人和少數民族,約一百多位。我在這裡遇到很大的困難,因為幼兒完全不明白我在講什麼。」在小鎮上,沒有人會講中文,劉淑姬靠著幼兒園其他泰文老師幫忙,泰文程度進步迅速,「我才發現,原來這幾年我多少還是有依賴的心態。以前的學生較年長,即使講課聽不懂,靠著肢體語言或其他華人學生幫忙翻譯,一切還是可以很順利,不知不覺養成『我一直這樣做事也可以』的想法。」帶著熱情來到泰國,以為要洋洋灑灑奉獻己力,劉淑姬卻發現自己得先冷靜面對自己、改變自己。

不過,撇開這些難題,其實和活潑單純的年輕人在一起,對原先從事補教業十多年的她而言,早已是生活習慣的一部分──這個生長於苗栗頭份的客家姑娘,十八歲就開始投入父親在當地的補教事業,持續進修的專業、隨和親切的個性、充滿領導氣息的肢體語言,讓她承擔起為師的責任游刃有餘,然而,樂觀笑容的背後,卻藏著家族的大起大落。

富裕了,卻沒為家裡帶來更好的日子

當時,珠心算在台灣掀起熱潮,劉淑姬的爸爸也以珠心算起家,開了間補習班。「我和哥哥一畢業就開始教書,幾乎全家都投入補習班工作。後來,補習班越來越有名氣,學生越來越多,爸爸開始面臨很多誘惑,賭博、外遇、欠債……樣樣都來,和媽媽爭吵也越來越頻繁,最後只能分居。」生活富裕了,卻沒帶給家裡更好的日子。劉淑姬的哥哥原本考了托福,想出國留學,眼看家族搖搖欲墜,咬牙放棄自己的夢想,留下來幫爸爸打理補習班,終於,一筆又一筆的巨大債務漸漸還清,還開始有了盈餘。

「這時,我爸爸又回來了。因為經濟大權在哥哥手上,爸爸拿不到太多錢,常找哥哥麻煩,還撂下一句話:『這個事業是我開始的,你憑什麼來霸佔?』」劉淑姬回憶:「這句話深深傷了哥哥的心,他為了家庭放棄出國念書的夢想,辛辛苦苦把債還清,讓補習班重回軌道,最後只換來這句話……」

劉淑姬的哥哥心念俱灰,毅然離開台灣,到馬來西亞開創新的補教事業;隔年,爸爸的補習班宣告熄燈,劉淑姬接受哥哥邀請,出國跟哥哥一起打拚。「其實我看得出來,爸爸心中對我們是有虧欠的,但他是那種很道地的客家大男人,不會輕易在你面前表示什麼。」最後,爸爸搬出家裡,媽媽回娘家住,兩個孩子則在馬來西亞開始新生活。

……(文未完,請見2016年1月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