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取消讀取
↑劉凱平說,他的人生雖然平凡,卻有兩位不平凡的父親。

識劉凱平,是在宇宙光晨更分享時間,那天他沒有刻意穿著,但任何人都可以感受到這位身材魁梧壯大、言語俐落的中年人,是一位成功的企業人士。隨著他的分享,更發現這位金融界的高級主管,其實有著極其細膩的心思,對事物的領受具體而真實。當他敘述自己騎自行車環島的所見所聞時,尤其是對弱勢族群的觀察與接觸,竟然屢屢有情緒溢出的時刻,當下我們就決定要好好採訪他,但事情好像不像我們想得那麼簡單。

「用最實在的話來說,我的一生真的太平凡了,完全沒有什麼好報導的。」劉凱平謙虛得近乎靦腆,我們完全理解他的心情,面對自己的人生,基督徒的謙卑以對幾乎是自然反應,我們只好「善意」地提醒劉凱平,他的「平凡」人生,其實是因為他有兩位不平凡的父親,而我們真正要介紹的是他的「父子關係」,這個觀點說服了劉凱平,這才開始打開話匣子。

「我的信仰之路可以分兩個階段,第一段有點糊里糊塗,第二段才開始品嘗到甜美的滋味。我是第二代基督徒,從小在主日學長大,所以上教會以及接近上帝,就像呼吸一樣,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劉凱平開宗明義告訴我們他的信仰背景與狀況,事實上,這是許多基督徒後代的普遍現象,劉凱平亦是如此,其中的關鍵便在於「自然而然」這樣照本宣科的習慣。劉凱平很直白地告訴我們:「從1978年受洗之後,我並沒有特別親近上帝,內心深處對上帝的盼望也沒有特別熱心,雖然很多弟兄姊妹告訴我,他們曾經與上帝有著多美好的關係,甚至見到上帝、聽到祂說話,但是我都沒有經歷過,就這樣當了近三十年的基督徒。」

追本溯源,劉凱平會成為基督徒,與父親劉淑範老先生有著直接關係,而父親更是影響他一生最重要的人。

父親典型深深在心

「我一生最敬佩的人就是父親,尤其是他堅持廉潔的風骨,他曾經告訴我一句話:『你做哪一行都可以,就是不要作法官,因為我不忍心見到你和我一樣,吃一輩子苦;而如果你生活過得很好,那一定是你貪汙,我更不忍心見到你這樣。』」劉凱平個頭非常魁梧,面容堅毅豪邁,談話條理分明,但說到父親,口氣充滿孺慕之情。

「父親是青島人,在大陸的時候是山東全省司法與稅務高考的狀元,原本有很光明的前途,但因為他很清楚共產黨的底細,所以就和媽媽一起到台灣,作了法官。我小時候常常搬家,就是因為父親的職務常常調動的關係。」

劉淑範的法官生涯一直做到台南高等法院的簡任職等,這在司法界是非常崇高的地位,但是由於劉淑範堅守廉潔、一絲不苟的個性,全家生活得很清苦,曾經為了生活調度,把腳踏車、手錶送進當鋪換生活費── 一個官職等同於中將的法官,為了生活,竟然需要進當鋪,這對一般人來說,根本無法想像。有件事讓劉凱平記憶非常深刻,他嚴肅地告訴我們:「有一年中秋節,爸爸不在家,有人來送禮,有月餅和水果,包裝紅紅綠綠的很好看,我們小孩子看了當然開心,就收了下來。但是爸爸回來看到非常生氣,訓斥了我們一頓,禮物連看都不看,原封不動就立刻退了回去。他告訴我們:『根本不要看,你們怎麼知道月餅下面有什麼呢?』就是這樣的堅持,所以我們家一直過得很苦,媽媽要兼職當記錄員,日子才能過得好一點,但這也是父親給我們最好的身教。」

劉淑範清苦自持的操守讓人感佩,但他也因為勞累和生活壓力而罹患嚴重胃潰瘍,必須到台北開刀治療,問題在於,劉家完全無法負擔這筆龐大的醫藥費與旅費,所以最後是靠著同事、朋友發動募捐,籌到一筆錢,才讓劉淑範可以到台北開刀。如此窘迫的狀況,對一個高職等的法官而言,真的讓人無法想像,但這件事卻成了另一個轉機。

「那時媽媽六神無主,整天以淚洗面,剛好我們隔壁鄰居是基督徒,就帶著媽媽一起求上帝治療父親,就這樣,我們家開始接觸基督教,父親病好了之後,和母親一起受洗成為基督徒。」以劉淑範擇善固執的個性,在基督信仰中也必然有他的堅持,劉凱平證實了這一點。劉淑範不僅日常聚會、查經、禱告等等一絲不苟,而且常常身體力行,幫助弱勢人群。「父親受洗後,教會、家庭生活一直堅守耶穌的教訓,特別是他自法院退休後轉任律師,生活當然更苦了,但是他常常到民眾服務社,義務幫民眾解答法律問題,甚至幫他們打官司,這些他平常都沒說,都是我長大後才一點一滴知道的。」

劉淑範的身教言教,都是影響劉凱平一生最大的力量,這是一個父親用他真實的生命對孩子的教導。

另一個影響他更大的力量便是上帝,但基督信仰對他的影響,卻是一段接近三十年的旅程跋涉。劉凱平的人生轉變,必須從一趟自行車環島之旅談起。

飛輪單車終見主恩

2010年是劉凱平生涯極其重要的一年,這一年他終於體會與見證了上帝的奇妙與恩典,而這一切,只因為他參加騎自行車環島的活動──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1919愛走動的環島募款之旅。「我之前已經多次接觸1919愛走動活動,但是真的完全沒有想到,自己會騎自行車環遊台灣,實在說,行前我完全沒有信心,是上帝一點一滴帶領幫助,我才能夠完成。」

↑劉凱平的單車之旅屢屢面臨挑戰,但也一一成了他遇見上帝的機會。

騎自行車還需要上帝帶領?目前每天騎自行車的人多如過江之鯽,數不勝數,騎車有什麼大不了呢?原來,劉凱平身材雖然壯碩高大,但身體的毛病不少,脊椎軟骨突出是較大的苦惱,所以劉凱平剛開始想藉身體的軟弱作為藉口,擺脫掉騎車環島的挑戰。「我當初其實不想去,所以用脊椎軟骨突出這個『議題』來躲這件事,但是醫生竟然告訴我,可以騎自行車環島,只要多加注意小心即可,這下我沒理由了,非得去不可了。」雖然醫生這關沒有問題了,但是劉凱平心中依然不太甘願,他發揮了高級金融主管的專長,洋洋灑灑列出六大理由,從公事到身體,每一點都不容批駁,他以此振振有詞地拒絕這個活動邀請,這時一位有力人士講話了──劉凱平的太太沈安蓉認真地告訴他:「這是參與上帝的事工,是上帝的呼召,怎麼可以拒絕呢?拒絕這個事工,不就是拒絕上帝嗎?」這樣的勸導,再加上好友最大的鼓勵,劉凱平終於下定決心參加。

一旦立下決心,劉凱平求好的個性與堅毅的本性開始發揮,他開始辛苦的自我訓練,每天一早四點半起床騎飛輪,從三十分鐘增加到四十五分鐘,最後到達每天騎六十分鐘,每週六則是實際的長途訓練,從台北到淡水騎一個來回。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劉凱平竟然可以每天騎二十五公里。

「最讓我驚奇的是,經過半年訓練,我的體重從103公斤降到91公斤,效果實在太驚人了,這時我才恍然大悟,上帝不只要我騎車做見證,更是要救我,因為我的體重太重了,長久以來,身體各種新陳代謝已經出現功能失調,再不降低體重就有危險了。上帝用這個機會訓練我、拯救我,體會到這個啟示,我內心真的充滿謙卑與感恩。」劉凱平的口氣有著些許激動,這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與上帝如此親密,他的生命正開始改變。

經過扎實訓練,正式行程終於展開,劉凱平也終於嘗到真實的苦頭,他清楚記得整個過程。「這次全隊三十八位隊友,我年齡排第三,體重排第二,是長青組的選手,途中經歷過的難關,比如:高難度的關仔嶺山路、南迴公路、蘇花公路、還有北宜公路的九彎十八拐,都不是我能征服的,每次遇到爬坡,體力逼近極限、最為痛苦的時候,我只能禱告,求上帝給我力量,讓我能如鷹展翅一般地飛騰。」

劉凱平的單車之旅屢屢面臨挑戰,但也一一成了他遇見上帝的機會。「上帝是聽禱告的,每次我覺得自己快要撐不下去了,禱告後都感覺力量重新加添上來,讓我可以繼續騎下去,我深信,能在十五天內順利騎完一千三百公里,絕對是上帝與我同在,我才可能完成整個行程。」

行過島嶼看見真愛

身體與意志的挑戰,是劉凱平的極大考驗,也給他無比美好的禱告與尋求上帝的體驗;而沿途親眼所見的景象,卻給他心靈上極大的震撼。「我們長年在都市工作生活的人,或許可以感受到一些財富分配兩極越來越嚴重的跡象,但是我完全沒有意識到貧富差距加大以後的台灣,竟然有這麼多人在社會底層,為了基本的求生而辛苦掙扎,尤其是弱勢家庭中的老人、幼兒、外配等等,最需要救助。」當劉凱平親眼看見眾多弱勢家庭孩子無辜臉龐上的淚痕,弱勢老人眼中無助的眼神,都讓他內心受到巨大震撼,久久不能平息。

而在劉凱平的經歷中,另一個感動他的重大原因是許多守在偏鄉第一線的牧者。「在許多偏遠鄉間,我看到許多上帝忠心的僕人,守著教會、提供安慰關懷、陪伴台灣最弱小的人群,在我心中,我感覺到每個堅持在偏鄉教會、陪伴需要救助的家庭的牧者,他們都見證了上帝的愛──我可以真實感受到,上帝在教會與需要救助的人當中親力親為的愛,祂親自擦去他們的淚水,輕輕撫平他們的苦痛。面對弱勢族群,辛勤耕耘的教會、無怨無悔的牧者,他們之間的每個真實故事,都讓我無法不動容,無法不受震撼。」經過騎鐵馬環繞全台的親身體驗,劉凱平重生般再次認識上帝的真實。「幾十年的教會生活,我從來沒有這樣真實感受到上帝的存在,體力的挑戰、身體的折磨,加上心靈的震動,讓我這樣一個幾十年沒有真正認識上帝的基督徒,終於體驗祂的同在,以及祂真實的愛。」

一次自行車環島之旅,對有些人而言或許輕而易舉、也或許是一項壯舉,但是上帝卻藉這個機會,讓劉凱平重新真正認識生命中習以為常的上帝,進而造就他、使用他。正如劉凱平所敘述的,他的人生雖然極為平凡,但這個平凡的人生,卻因為有著世上父親劉淑範,以及永恆的慈愛天父,而顯得不凡了。

……(請見2016年7月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