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取消讀取
↑德國威登堡教堂鐘樓上刻有〈上主是我堅固保障〉歌詞。

「僅次於上帝的話語,尊貴的音樂藝術是這世界偉大的珍寶。」──馬丁‧路德

1517年10月31日,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8)在德國威登堡(Wittenberg)城堡教堂(Schlosskirche,或譯諸聖堂,All Saints’ Church)大門上貼出〈九十五條論綱〉,挑戰梵蒂岡教廷販賣贖罪券的行為並擬發起公開辯論,此舉敲響了宗教改革的鐘聲,他也因此在1521年遭教皇逐出天主教。被逐以後,路德自行成立路德教派(或稱信義宗)宣揚自己的理念,強調「唯獨恩典、唯獨信心、唯獨聖經」(後人在這個基礎又加上「唯獨基督、唯獨榮耀上帝」),與天主教劃清界線,並著手將聖經翻譯成德文,讓更多人可以親自閱讀上帝的話語。

不過,儘管〈九十五條論綱〉名聲赫赫,但逐條讀過的人可能還不及唱過路德所寫詩歌的人多。身為神學家兼作曲家,路德在詩歌中傳遞他的神學理念。他深信音樂具有教化的力量,並肯定音樂在教會的價值:「音樂能使人更加溫和有禮、提升道德感,並且更講道理。」

從孩提開始,路德就固定參加合唱團,接受音樂薰陶。在瑪格德堡(Magdeburg)與艾森納赫(Eisenach)拉丁語學校求學時,他都持續接受聲樂訓練。1501年進入愛爾福特(Erfurt)大學攻讀法律學位同時,也學習音樂理論、作曲、長笛和魯特琴(lute)演奏。他的音樂造詣相當高,當時德國有名的詩人兼歌手漢斯‧薩克斯(Hans Sachs,1494~1576)稱呼路德是「威登堡的夜鶯」(Wittenberg Nightingale)。魯特琴是路德生活不可或缺的,更是他旅行的良伴,他不僅能夠用魯特琴即興演奏,也經常為朋友、家人演唱。即使後來進入愛爾福特的奧古斯丁修道院成為修士,閒暇之餘,他仍喜愛演奏魯特琴來自娛娛人,這個嗜好終其一生沒有改變。

在修道院時,路德持續創作音樂,他經常借用民歌旋律套入每日儀式中所用的文字,使之成為可吟唱的詩歌,或是為聖經〈詩篇〉創作新的旋律。在宗教改革後,路德將音樂「還歸於民」。進行宗教改革之前,教會儀式雖也使用音樂,但由於聲部繁多,各聲部相當複雜,而且又是拉丁文歌詞,一般會眾根本無法參與,只能交由受過專業訓練的詩班來演唱,會眾只能聆聽。宗教改革之後,路德盼望所有會眾都能一同用音樂來敬拜上帝,他相信透過一同唱詩,會眾能夠彼此聯合,將榮耀歸給上帝。

路德不僅將一些拉丁文詩歌翻譯成德文,更積極創作新的詩歌,目的就是希望會眾在主日崇拜中更有參與感,他認為:「每個真心相信福音的人,都不能靜默不語。相反的,應當歡喜樂意或歌唱或講說福音,好教其他人能聽見。任何一個不願歌唱或講說福音的人,就顯示他根本不相信福音。」為了幫助教會會眾學習詩歌,路德在1524年於威登堡出版第一本《聖詩集》(Etlich Cristlich lider,後又稱Achtliederbuch),共收錄八首聖詩,其中有四首是他寫的;後來擴增出版《聖詩手冊》(Erfurt Enchiridion),收錄二十六首詩歌。最後,在約翰‧瓦特(Johann Walter)協助下,在同年出版《宗教歌曲集》(Eyn geystlich Gesangk Buchleyn),收錄三十二首詩歌,其中二十四首是路德的作品。

路德一生創作三十餘首詩歌,靈感源自於〈詩篇〉四十六篇的〈上主是我堅固保障〉,是最為人知的代表作,更被譽為「宗教改革馬賽曲」(Marseillaise amongst the songs of the Reformation)。宗教改革時期,當教廷四處逼迫基督徒時,這首詩歌帶給許多人莫大激勵。根據路德助手飛利浦事後回憶,每當他們遇見困境或難處,路德就會對他說:「來吧!讓我們一起來唱〈詩篇〉四十六篇!」接著他們便一起唱〈上主是我堅固保障〉。據說,1521年4月,路德前往沃爾姆斯(Worms)參加帝國會議(Diet of Worms),為自己的信仰立場辯護時,他與他的同伴就是唱著這首詩歌進入會場。1530年,擁護路德的德國貴族進到奧格斯堡(Augsburg)上呈〈奧格斯堡信條〉(Augsburg Confession)時,唱的也是這首詩歌。這首詩歌在1536年已經翻譯成瑞典文,1539年首次出現英文翻譯,並成為後世許多作曲家的靈感來源,包括巴哈、孟德爾頌、德布西、史托科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i)等等。十六、十七世紀,鄂圖曼土耳其帝國(Ottoman Empire)猛烈攻打歐洲時,這首詩歌是歐陸士兵用來彼此鼓勵的歌曲之一;到三十年戰爭時,〈上主是我堅固保障〉幾乎成了基督教國家及其盟方的代表歌曲,而廣泛傳唱。

↑威登堡與宗教改革歷史介紹

〈詩篇〉四十六篇1到3節:「上帝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所以,地雖改變,山雖搖動到海心,其中的水雖匉訇翻騰,山雖因海漲而戰抖,我們也不害怕。」儘管〈上主是我堅固保障〉早在1521年就已經開始傳唱,但一般認為,1527年黑死病陰影籠罩威登堡時,路德才真正完成這首詩歌並出版,詩歌的歌詞表現出路德對於上帝的全然倚靠與信心。雖然外界對他猛烈攻擊不斷──無論是來自教廷的壓力或黑死病的陰影,上帝是他堅固的堡壘、山寨、避難所。每當路德心中憂慮煩悶時,他總是透過彈琴唱詩讓自己冷靜下來,並從詩歌獲得力量面對前方艱難的挑戰,這也不難明白,為什麼當他面對外在極大壓力時,〈上主是我堅固保障〉總是能夠帶給他力量與安慰,特別是詩歌最後提醒我們:「救主之國存到永遠。」

這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暫時的,唯有定睛仰望那存到永遠的救恩,才能夠在今世無所畏懼、勇敢前行。

……(文未完,請見2017年6月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