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取消讀取

2016年10月5日下午,台北市「青田七六」的日式老宅傳出陣陣悅耳的鋼琴聲,仔細一聽,這些曲子好熟悉啊──它們是曾經陪伴我們童年的台灣民謠,只是詮釋有些不太一樣,有的較原曲輕快活潑,有的則更柔情似水,時而令人莞爾,時而又教人無限悵惘,以致於不少從旁經過的路人紛紛踮起腳來,直想從窗戶外頭一探究竟。

八十五年前,1931年,「青田七六」這棟洋和混合的日式房屋由足立仁教授設計完工;八十五年後,「三十年代台灣民謠的弦外之音」音樂講座在此舉辦,在三十年代的老房子演奏三十年代的民謠,格外相得益彰,饒富興味。這天,小小的房間坐了近二十個人,演奏者是三十四歲的青年鋼琴演奏家盧易之。別以為對台灣民謠有興趣的一定是上了年紀的人,而且肯定是所謂的本省人;其實不然,在場有五、六十歲的人,也有十八、九歲的年輕人,三、四十歲者則居多數。聽說話口音,一口標準國語外省腔的大有人在。

盧易之已經改編演奏數首台灣民謠,包括:〈燒肉粽〉、〈收酒矸〉、〈草螟弄雞公〉、〈思慕的人〉、〈望春風〉、〈雨夜花〉等曲子,並且錄製成專輯《燒肉粽》,他分享最初改編台灣民謠的機緣:「十七歲那年,我在奧地利維也納留學,有機會認識當地的台灣駐外代表處官員,他們邀請我在一場活動中彈奏鋼琴,而且特別指定必須是不帶悲情的台灣民謠,我便選擇〈望春風〉。活動當天,台下坐滿來自台灣、政治立場迥異的會眾。大家原本表情僵硬,可是當我演奏完自己改編的〈望春風〉,發現現場氛圍竟然柔和許多,大家臉上都露出笑容,彼此也很自然問候、交談。」這是一個契機;再加上在奧地利、德國留學十二年期間,盧易之受到國外友人啟發,他們問他:「為什麼你一個華人要到我們國家學習、彈奏西方古典音樂?有沒有屬於你國家的音樂,可以專屬由你們來演奏?」這個提問不斷在盧易之心裡發酵,終至促成他踏上改編台灣民謠的音樂之路。

意外手傷,開啟歐洲留學之路

盧易之的母親喜愛彈鋼琴,耳濡目染下,他從五歲開始學琴,是大人眼裡難得坐得住的孩子,因著老師鼓勵,國小三年級順利考進音樂班,然而,過程並不都盡如人意。曾有兩次期末成績評比為甲下,讓本身也是老師的母親為此緊張萬分,以致於接下來的假期,盧易之得面臨許多責備、檢討,以及日復一日的練琴,讓他十分苦惱。

國中三年級準備考高中時,指導老師建議他彈奏法蘭茲‧李斯特(Franz Liszt)的〈弄臣模擬曲〉參加考試,曲子有許多橫跨八度的音程,他每天張開手掌苦練,不料,有一天左手大拇指疼痛無比、不能彎曲,醫師診斷為肌腱炎,就是俗稱的「媽媽手」,而且西醫、中醫治療後都不見改善。這下可好,如果不能順利彈奏八度音,等於這首曲子也廢了。這教全心準備應試的盧易之相當沮喪,考試結果也連帶受影響。

一個星期日早晨,從小隨父母上教會的盧易之被牧師娘叫到身邊,對他說:「這張紙給你,回家按照上頭的聖經經文禱告。上帝的話大有功效,你要有信心。」回家後,盧易之看著經文準備禱告,卻產生更多疑惑。第一段經文是:「所以,你們要把下垂的手、發酸的腿挺起來。」第二段經文是:「耶和華也必時常引導你,在乾旱之地使你心滿意足,骨頭強壯。」他在心裡對上帝說:「我的手就是受傷啦,如果可以挺起手來,我當然想啊!」於是,他又接著往下看,「他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這句話有如久旱逢甘霖,在盧易之心裡注入活水,讓他備受安慰。他靜靜跟上帝禱告:「主啊,我現在很軟弱,不過,求祢將祢的大能彰顯在我身上。我自小認識祢,明白祢是慈愛的神;即使我不知道為何會遭遇這件事,但求讓我明白祢的心意。」

很奇妙的,禱告完,盧易之的心裡充滿平安,原本面對第二次考試忐忑不安的情緒也平靜下來,而且相信上帝必定會引導他前面的道路。接下來的日子,他依舊每天到診所復健,也持續練琴,看起來似乎遙遙無期的復原,卻在聖經〈箴言〉十七章22節「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鼓勵下,使他的眼光不再被受傷的手困住。有一天復健時,盧易之驚喜地發現,受傷的大拇指竟然漸漸可以彎曲,就這樣,他又可以正常彈琴準備赴考。正是這個機緣,最後他考進第一屆招生的台南藝術大學,也認識了奧地利籍指導老師,進而赴奧地利深造。

大師薰陶,琴藝更上一層樓

十七歲獨自前往維也納求學,讓盧易之在這個世界音樂之都開闊不少眼界、體驗許多新事物。令他最興奮的是,只要花費折合新台幣六十至八十元,就可以買到歌劇院的站票,所以,只要是自己不曾聽聞的劇目,他一定去欣賞。取得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鋼琴演奏碩士學位後,他又轉往德國柏林藝術大學進修,開始對不同領域的藝術產生興趣。「我會去看前衛舞團的演出,他們在一間老舊的屋子裡表演,一個舞者在一個有彈性的布袋裡扭動,扭了整整九十分鐘;又或者酒吧裡有個人在即興喊叫,另外一個人現場作畫九十分鐘,門票可以折抵飲料費。雖然我看不懂他畫的是什麼,也不明白這場表演究竟要傳達什麼,但我卻看到藝術的不同形式。」盧易之同時也正式拜師學習爵士音樂,「這讓我對即興演奏有基本概念,甚至潛移默化運用在台灣民謠改編上。」

自1999至2011年於歐洲求學期間,有兩位老師對盧易之的影響很大,引領他以更嚴謹與敬畏的態度面對音樂。Michael Krist告訴他:「音樂家是為音樂服務,而不是用音樂來秀自己。」盧易之難以忘懷,第一次上課時彈奏貝多芬的奏鳴曲,彈完後,Krist在他的樂譜上寫:「請看清楚樂譜。」原來他擅自加入譜上沒有的彈奏方式,卻又不盡理想。Klaus Hellwig教導他更有邏輯及深度地詮釋音樂。「如果只是自己覺得這樣彈會好聽是不夠的,演奏者必須要能解釋為何如此詮釋,這關乎該首曲子的時代背景;哪位大師對它有過什麼評論,而我也認同;以及我彈奏這首曲子的概念。總而言之,演奏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呈現。」目前在學校任教的盧易之,提到當年老師對他的殷殷訓誨依然充滿感念。

除了在琴藝上精進,盧易之也加入當地華人教會,參與聖歌隊的事務,甚至在聖誕節擔任聖誕晚會主持人,並不是他什麼都會,而是謹守母親長年的叮嚀:「要把上帝擺第一。所以,只要教會長輩請你做什麼,你只能說『好』,不能拒絕,不會的就自己去學。」盧易之做什麼都全力以赴,面對教會事務努力的程度自然不在話下,可是他的熱情卻漸漸走下坡。他解釋道:「例如聖誕晚會,一年當中就這天來教會的人最多,我事前這麼努力準備,可是之後很多人也不會再來啊!這樣,我做這些有什麼意義?」最後,他終於疲乏地向教會辭掉所有服事。

有一天,沮喪不已的盧易之在學校外頭遇見一群基督徒,看著他們眼神散發出來的光芒覺得很希奇,那個星期日,他應邀前往他們的教會。這是間不起眼的小教會,可是年輕人做起事來幹勁十足,而且各人擔負的責任都不少。「深入與他們交談才發現,過去我是為自己做事,然而,服事上帝最重要的是與祂連結,正如聖經說:『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什麼。』」看見自己的盲點,讓盧易之對信仰以及所做的一切事情有更多體會。

帶著鋼琴去旅行,國家音樂廳走進台灣偏鄉

學成返台後,盧易之進入國防部示範樂隊服兵役,並於2012年以鋼琴獨奏專輯《MY CHOPIN;MY BRAHMS》獲得第二十三屆金曲獎「最佳演奏獎」。因為這項殊榮,讓他在部隊裡結識了幾位很談得來的朋友。退伍前夕,面對前面的人生道路,他們都有些徬徨不安,有人說要騎重型機車環台一圈再開始找工作,卻遭同伴吐槽「好弱」。對盧易之來說,演奏是他最大的熱情,加上另一位夥伴是專業小提琴手,於是,騎重機環島一圈,同時結合分享音樂廳等級的音樂構想就此產生。

計劃名稱為「帶著鋼琴去旅行」,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進入國家音樂廳聆賞音樂,因此,四位二十幾歲的大男生期望到台灣偏鄉分享音樂,主動將音樂帶進人群。他們先在網路募資平台募集資金,然而效果十分有限,但這卻不阻礙他們想做的決心,最後,大家有志一同紛紛投入自己所有的積蓄。2013年8月,他們從台灣東部開始帶著鋼琴去旅行。

↑「帶著鋼琴去旅行」由四個熱情的大男生啟動。想辦法解決帶著平台鋼琴上山下海的難題,在台灣偏鄉分享動人音樂,甚至受邀跨海到澎湖演出。

曾經有人不解,直立式鋼琴也是鋼琴,或者電鋼琴、電子琴也可以彈奏,為何偏偏選擇體積最大的平台鋼琴?盧易之有他的堅持與信念:「帶著平台鋼琴到處跑有其困難,而且幾乎不可能,不過,我們期待讓接觸的青少年看見,若要達成夢想必須永不放棄,即使有再大的艱難,都值得想辦法克服。」

他們拜訪育幼院、少年之家、老人安養機構、原住民部落,不論是演奏古典音樂或改編的台灣民謠,現場會眾的感動之情都深深激勵這幾個大男生。盧易之印象很深刻,有一次在老人之家,他在前面彈奏一首台灣民謠,曲調逐漸加快,只見台下一個低頭在手上捻佛珠的阿嬤,手指也跟著音樂節奏也越動越快,教他看得十分有趣。結束音樂分享會之後,老人家紛紛熱切邀請他們以後再來。

才華是上帝所賜,不是自己厲害

目前除了在兩間學校任教,盧易之也持續在舞台上演奏,把分內的事情做到最好,一直是他對自己的要求,新版《聖詩》382首〈我的生命獻給你〉道出了他的信仰:「我的生命獻給祢,做祢路用到一世,時刻冥日獻給主,歸榮光祢萬年久。……我的錢銀獻給祢,用出攏趁祢旨意,我的才情祢賞賜,甘願還祢做器具。」從歐洲留學回國,演奏足跡遍及維也納金廳、柏林愛樂廳,以及台灣、日本、荷蘭、斯洛伐克、羅馬尼亞、義大利、美國等國的重要音樂廳,德國《阿爾高日報》甚至如此讚賞他的演奏:「一個超技且深具音樂性的饗宴,有著精細的表情與音樂素養。」面對這些耀眼的成就,盧易之說:「不是我有多麼厲害,很多時候練琴練到快虛脫,甚至覺得來不及練好,最後卻安然過關,其實都是上帝在保守。把最好的獻給上帝,也是自小母親對我的諄諄教誨,正如詩歌歌詞說的:『甘願還祢做器具』。

……(文未完,請見2017年6月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