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取消讀取

世界餐福總幹事林慧中所寫的《學做餐廳四十招》一書裡,第一篇就指明開餐廳是以人為本的事業,她以兩個動人的小故事說明以人為本的真義。

第一個故事說到,有一對老夫婦每天早晨七點左右,都會手牽著手固定出現在一家咖啡屋,多年不變,他們一同出現的溫馨畫面,成了這家咖啡屋中最美的景致,讓看到的人忍不住多看幾眼,店員每天一早總是期待他們的到來。他們每天的動作也是固定的,跟店員們打過招呼,老太太先入座,老先生點餐,他點的東西總是一樣,兩杯咖啡及一個馬芬蛋糕。坐下之後,他會習慣性的用攪拌咖啡的竹片將馬芬蛋糕切成兩半,一半分給老太太,一半留給自己。兩人慢慢的享用,八點,準時攜手離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不知什麼原因,老夫婦有半年沒出現了,店員們很懷念他們。

終於有一天,老太太獨自出現了,她推開了店門,目光呆滯的看著牆上的menu,好久才低聲說:「一杯咖啡。」以顫抖的手接過咖啡後,蹣跚的走到老位置坐下來。她什麼話都沒說,店員們卻都體會到發生了什麼事,一位年輕的店員拿了一份馬芬蛋糕,和老先生一樣,用攪拌咖啡的竹片將蛋糕分成兩半,一半給老太太,一半留給自己,沒有說一句話。老太太低著頭吃了口蛋糕,不久抬起頭來,熱淚盈眶的對著店員,笑了。笑裡有份難以難喻的滿足,店員也笑了。

很動人,不是嗎?老太太喪偶,半年後才有勇氣再次走進這家店,可想而知獨坐在位置上的她會多麼傷感,貼心的店員卻用這個方式表示了對她處境的瞭解,帶給她貼心的安慰。

另一個故事是作者親身的經驗,有一次她在街坊咖啡屋喝咖啡,把皮包忘在椅子上,直到第二天開車時才覺察皮包不見了。她慌張的到咖啡屋,擔憂的問:「昨天你們有沒有撿到一個皮包?」店員從容的回答:「請等一下,我到後面看看。」她一面緊張的等待,一面點了一杯咖啡等候「判決」。剛拿到咖啡,店員就笑咪咪的拿著她的皮包走回來,說:「今天的咖啡是免費的,我想妳一定度過了緊張的一天,希望這杯咖啡能安慰妳的心。」作者說:「這,就是服務!」我呢!覺得這就是真正的貼心。

理論上,我們都知道要將心比心,要懂得體恤別人的需要,甚至要在別人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責任,但這是件多麼不容易做到的事啊!我聽一位剛喪女的朋友說,女兒過世後,在一次場合中,有位朋友聽到了她的遭遇,滿臉悲傷的說:「噢!妳一定很難過,我瞭解,我的狗狗也剛過世!」一句話說得讓她心裡五味雜陳,有說不出的不舒服,難道自己的寶貝女兒宛如一隻狗?

作者認為開餐廳是以人為本的事業,其實,豈僅是開餐廳需要這樣的想法?身為一個人,何嘗不是要學習要作一個以人為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