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取消讀取

許你會奇怪馬雅各(James Laidlaw Maxwell)與戴德生(James Hudson Taylor)這兩個人有什麼相干?跟二○一五又有什麼關係?為什麼迎接二○一五年要重振馬雅各與戴德生的宣教精神?

原因很簡單,因為遠在一百 五十年前,也就是一八六五年,上帝分別在他們兩人心裡,動了奇妙的善工。上帝在一百五十年前,藉著這兩個人型塑造就了現代宣教的典範,他們留下的榜樣,特別值得今天有心從事宣教工作的個人或團體,奉為圭臬,揣摩學習。

放下光明前景遠離所愛

出生於一八三六年的馬雅各,原先可以無憂無慮在風景如畫的蘇格蘭,過著順暢舒適的好日子:奮鬥多年,好不容易取得的醫學博士及醫生的資格,告訴馬雅各一片光明的前景,正在前方向他微笑招手;更讓他覺得甜蜜幸福的是可以和交往多時、新訂婚的Anne天天見面、互訴衷曲。沒想到在一次教會的聚會中,馬雅各聽到了一位來自遙遠的中國宣教士杜嘉德(Carstairs Douglas)帶來的馬其頓呼聲,那是他第一次聽到台灣這個名字。Formosa!好一個美麗之島!幾經思考掙扎,他決定放下一切,跟隨杜嘉德離開英國,前往這個他完全陌生的地方──台灣。但是他怎麼捨得離開他所熟悉深愛的故鄉蘇格蘭呢?還有Anne,他們才剛剛訂婚啊!去到遙遠的台灣?那要等到哪年哪月才能再見面?然而上帝的呼召清楚明白,祂願意萬人得救,不願一人沉淪(提前二:4,彼後三:9),馬雅各與Anne決心共同攜手、走上這條奉獻事奉的道路;於是在一八六四年登船出發前,馬雅各拿起剪刀,剪下他一綹頭髮,送給Anne,含著淚相互告別,然後,狠心地在杜嘉德的陪同下,獨自踏上前往廈門轉至台灣的旅程。從此一別四年,才能在香港重逢結婚,同往台灣宣教。

進入台灣展開醫療宣教

一八六五年六月,馬雅各正式從打狗(今之高雄)登陸,進入台灣,成為第一個以基督教宣教士身分進入台灣宣教的宣教士。然而迎接他的是充滿敵意排外、瘴癘疾病、瘧疾施虐的惡劣環境。當馬雅各興緻勃勃、充滿信心在台南府城準備積極展開醫療宣教工作時,沒想到立刻引起了一些漢醫的猜疑不安。在這些人的鼓噪推動下,一些早已在中國大陸流傳的惡意誹謗攻擊,有如排山倒海似的忽然在市井各處流竄蔓延。指謫「紅毛醫剜眼鍊銀、剝心製藥」的傳聞,不逕而走,口耳相傳,信以為真。於是暴民四起,群起進攻教堂醫館,情勢危急,使得馬雅各辛勤籌備開業僅二十四天的醫館,只好匆促關閉,以避其鋒。這所醫館就是今天的台南新樓醫院,是台灣醫療史上最早的西醫院。

在那個時期的台灣,從事宣教工作是非常危險而困難的。由於中西文化迥異不同,民風保守,閉關排外;各種反教仇教活動,司空見慣,時有所聞。馬雅各在四面楚歌、危機環伺下,仍然信心滿滿毫不退縮,伺機在台南、高雄、台灣中部及嘉南平原一帶展開宣教工作,向漢人及原住民──尤其是希拉雅平埔族──傳福音。在他辛勤努力、不計代價、全心拚搏之下,僅僅花了短短六年多時間,就奠定了基督教在台灣中南部宣教的穩定基礎。

馬雅各不僅是一位開疆闢土的先鋒宣教士,他也是一位高瞻遠矚、有屬靈高度眼光、長遠計畫的人。一旦明白上帝的呼召異象,他就會全身、全心、全力,投入所得到的呼召異象,無視任何艱難險阻,篤定專一,一步一步緊緊跟隨上帝的旨意帶領,完成他從上帝所領受的呼召異象。

馬雅各就是一個這樣的人;一旦明白上帝的呼召異象,他就會放下自己的掛慮計畫、無懼環境的險惡危殆,仍然能夠絕不退縮,勇往直前,直到上帝的旨意實現完成。

台灣宣教史的先鋒英雄

打開歷史,我們會發現,馬雅各在台灣宣教,一點都不順利。台灣老百姓對洋鬼子宣教的敵視反對,使得教案日趨嚴重頻繁;而環境生落後髒亂所引發的各種疾病,使得馬雅各的健康大受損傷,結果他僅能完成在台灣宣教的第一個任期。一八七一年,馬雅各第一個任期屆滿返英述職後,即因健康緣故,不能再來台灣宣教。所以實際上馬雅各在台灣宣教時間不到七年。然而馬雅各是一個忠於呼召異象的人,一旦明白呼召異象,眼前事工得失成敗,反而更進一步促使他反覆思想,尋求上帝的智慧帶領,絕不因攔抯困難而喪膽氣餒,更不輕言放棄。我們在歷史中看到的馬雅各,便是一個身體健康時常掛著紅燈、宣教途程屢遭阻礙挫折的人。然而他卻始終充滿信心,一再反覆重整資源,繼續勇敢邁步向前,終於成為一位寫下台灣宣教史的先鋒英雄,典範在夙昔,令人永懷念:

一、他割捨私情,告別故鄉、告別至愛的未婚妻,忍受孤獨思念之苦,為所得呼召異象,放棄一切。

二、他無視逼迫反對、教案威脅、生命健康,仍然奔走各地,傳揚福音,領人歸主,造就門徒,建立宣教基地。

三、他重視語言文字長廣深遠的影響力,苦心研究應用荷蘭人所用的羅馬拼音台灣話白話字,以之翻譯聖經,出版宣教小冊書刊,發行出版台灣第一份報紙「台灣府城教會報」(即今之「教會公報」)。一八七一年返回英國之後,仍然積極關注台灣話白話字的推廣運用,並購買印刷機件,送回台灣,成立台灣第一家印刷廠「聚珍堂」書房,掌握有效傳播媒介工具,以文字將福音信息扎根台灣文化,深謀遠慮,影響深遠。

四、善於使用醫療專業,以宣教為終極目的,接觸群眾,樹立良好口碑名聲,形成好土,拓增宣教機會,以利福音種子落土、生長、開花,結實三十倍、六十倍、一百倍,成效卓著。

五、敏於關心文化社會,勇於面對;處理解決各項危機問題,如協助賭徒皈正戒賭,重新作人;在醫院中設立戒毒床位,從事福音戒毒;由於對賭毒兩害深切認識了解,馬雅各因健康受損返回英國後,積極投身反毒運動,組成「英東力除鴉片貿易會」及「基督徒反鴉片貿易聯盟」,出任總幹事,組成遊說團,向國會議員施壓,並出版書刊,積極推廣反煙毒運動,終於使反煙反毒運動成為各界共識,同意簽署反煙反毒協定。馬雅各以宣教士身分親眼目睹煙毒危害,並從基督信仰高度,挺身而出,竭力奔走呼籲,拔除毒害,形成有利福音種子落土生長、開花結實之土壤,值得今日宣教工作者三思。

六、鼓勵栽培造就後繼宣教人才,傳承宣教工作:馬雅各從踏入宣教工作開始,在領人信主之後,隨即加強生命造就靈命帶領工作。一八六九年,他分別在台南及旗後兩地,開設「傳教者速成班」及「傳教者養成班」,這些培育人材的計畫,後來逐步發展成為今日的台南神學院,也間接影響了台灣早期現代教育的發展,培育了許多台灣現代發展所需要的人才。當然,談到台灣教會的發展歷史,這些機構神學院所培養出來的牧師教牧人員,無疑地居於不可或缺的主要地位。而台灣早期教會史中的重要人物如吳文水、高長、高耀、李豹、黃嘉智等人,均是馬雅各苦心帶領、悉心培養出來的人才。

除了培育本土人才、使基督信仰能落實本土生根發展之外,馬雅各也竭盡所能鼓吹推動對華宣教活動。尤其是他返回英國以後,更是極力推動鼓勵宣教士前來台灣或中國宣教。

七、獻上兩子,繼續宣教偉業:馬雅各於結束台灣本土宣教返回英國後,於一八七一年底及一八七三年中,蒙上帝賜福,喜獲兩子,後均傳承父志,獻身成為著名醫療宣教士。長子馬士敦(John Praston Maxwell)一八九九年進入福建漳浦醫院,迎接他的是一九○○年震驚世界的庚子年義和團反教事件。一九○四年馬士敦轉往交通不便、地處偏遠的永春聖教醫院,十五年於斯,埋首經營,視病如親;照顧病患,不遺餘力;研究醫學新知、發表論文成果;增添新式醫療設備,如X光機等,使永春聖教醫院聲譽鵲起。一九一九年,馬士敦應邀擔任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主任,從此投入婦產科治療研究工作,培育無數婦產科傑出人才,有名的林巧稚醫師即為馬士敦的學生。馬士敦在協和醫院從事醫療宣教工作二十一年,至一九四○年退休,在華從事醫療宣教工作四十一年。次子馬雅各二世(James Laidlaw Maxwell)二十八歲時,在義和團之亂後的一九○一年,與有護士資格的太太一同進入台南新樓醫院,她是台灣第一位有執照的護士,二人同心,繼承父志,成為台灣第一對醫療宣教士夫婦。

承父志投身醫療宣教救援慈善

中國人所謂「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馬雅各在這種情形下,明知向華人宣教,無論是在台灣或中國大陸,都困難重重、危機四伏,卻依然鼓勵他所愛的兩個兒子,先後投身對華人宣教工作,實在值得我們敬佩學習。

馬雅各二世夫妻二人在台南從事醫療宣教工作二十餘年,對戒毒及性病防治、痲瘋病治療特別關注,是世界知名的痲瘋病專家。一九二三年,馬雅各二世轉往上海,擔任「博醫會(China Medical Missionary Association)」執行幹事,負責聯繫全國醫療宣教士及相關教會醫院,出版刊物,留下許多珍貴歷史資料,影響深遠。一九三七年,日本侵華戰爭爆發,他在最艱困時期出任中國華中紅十字會總幹事,折衷協調,對戰地醫療救援慈善工作貢獻良多。一九四○年因腿疾疼痛,返英休養,經開刀治療後,必須依賴柺杖始能行動,然而馬雅各二世不顧年邁體衰,仍然於一九四四年柱著柺杖進入杭州一所痳瘋病院中,以其專精醫術,陪伴治療痲瘋病人。一九五一年病逝,葬於痳瘋病院,享年七十八歲。一生盡瘁,為基督福音,為台灣大陸,獻上一切。

至於「內地會(China Inland Mission)」創始人戴德生(Hudson Taylor)的故事,相信大家比較熟悉。(下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