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取消讀取

天早上,我幾乎都和讀幼稚園小班的兒子一起出門。有次,碰到住處附近停車場的管理員,被此寒喧後他問︰「小弟弟多大啊?」「三歲半。」我答。「噢!讀小班囉?唉!這麼小就要上學讀書,真是辛苦啊!」我笑笑,道了再見牽著兒子走了。

    才走幾步,兒子就仰起小臉問我︰「媽媽,讀書是不是一件很辛苦的事?」

    「不一定呵!」

    「可是,剛剛那個叔叔說讀書很辛苦啊!」

    「你覺得呢?」

    「辛苦!每次老師要我們做體能活動的時候,我就覺得好辛苦喲!」
 
    望著孩子稚嫩的小臉,揣摩著他以為「辛苦」的定義,儘快絞動腦筋,試圖用最淺白的話告訴他,一件事辛不辛苦不是絕對的,端看當事人的心態。那個叔叔所以覺得辛苦可能是因為他不喜歡讀書或者是沒發現上學讀書的趣味,否則,就不會覺得辛苦啦!

    孩子當然對這種「道理」不甚明白,正待追問,一輛及時而至的計程車中斷了我們的討論,上了車,趕快轉個話題,挽救了我詞窮的窘境,但也刺激了我去想「辛苦」的問題。

    真的,讀書辛苦嗎?向來,我們就聽多了古時書生寒窗苦讀的故事,一個人要求取功名,就必須「苦讀」若干載,在中國人觀念中,讀書所以為「苦」,八成就與這些書生有關,但真的苦嗎?

    如果,書只是一些必須死啃死記的符號,硬是要生吞活剝地塞進腦子裏,為的只是塞入腦中後,遇見考試就在刺激─反應原理下,提出答案。在過程中人只是個知識流動器,知識本身對我們不生影響,只是在進、出之間讓自己做個輸送器,如此,讀書是沒什麼樂趣,甚至非常辛苦。但若書本中的知識和我們產生了關聯,是我們內心的一種渴求,譬如我們想知道過往人類走過什麼路,在歷史書中我們可以尋求滿足;我們渴望知道自己居住的地球是個什麼樣的東西,還有那些陸地、海洋,居位其上的人如何生活,地理書可以帶給我們滿足;我們渴望知道除了自己本國語,外國人怎樣說話,外文又可提供給我們答案……在這一連串渴望、尋求、滿足的過程中,得到滿足是我們的最後目的,得到滿足帶給我們的只有樂,沒有苦。

    可是,為什麼還是覺得讀書苦?當然,現行的考試制度是有缺失,但重要的是起初的心態問題。我想到南投縣長吳敦義先生在一次演講中提到「埋頭苦幹」四個字,他說他欽佩這種人的精神,但不欣賞這種做事的方法,因為埋頭的人看不見大千世界,做任何事都難有前瞻性眼光;苦幹的人呢?天天覺得苦不堪言,愁眉苦臉的做事又怎能做得好?所以他提倡要「抬頭樂幹」,這樣才能有遠見,愉快地完成每件工作。

    讀書何嘗不如此?一開始就抱著自己要「苦」讀,自然會以一種受苦的心態去讀書,自然愈讀愈體會其苦。但若以一種入寶山尋樂的心去開始,那麼就會在一種充滿樂趣的情況下發掘更多的樂了。

    「抬頭樂幹」是種積極的做事態度,「抬頭樂讀」何嘗不是一種積極的讀書方式?我期盼自己有智慧引導孩子有正確的讀書態度──不以為苦,我也祝福每位莘莘學子都能擺脫「苦」讀的桎梏,做個快快樂樂的讀書人。

                                                (作者金明瑋原發表於宇宙光雜誌78年7月號)

後記:真是「苦讀」嗎?這個問題今天還可以繼續引發討論。其實,世間事不只是讀書,任何一件事我們幾乎都可以愁眉不展以自覺受罪的心態去做,但我們也可以用另一種積極快樂永抱希望的態度去經歷,兩者帶給我們的差異極大,選擇權就在我們自己手中,要不要隨時提醒自己該怎麼選哪?(2005.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