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取消讀取

編按:
感謝校園好友吳鯤生老編來稿,暢談宇宙光雜誌的沿革與建議,也談到同時台灣許多基督教界刊物的興衰更替,本期光譜特將全文刊出,以饗讀者,同頌主恩。

許是巧合,或許是歷史的必然;一九七三年成了特別的年度:兩份舊刊物結束、兩份新刊物誕生。

吹熄燈號的是:《聖經報》(1913~1973)和《青年良友》(溯自其前身《少年良友》的話,創刊年份為1950年)。

呱呱墜地的是:《抉擇》中文版(1973‧8)和《宇宙光》(1973‧9)。

若將一九七三年往前延伸三年、往後延伸三個月,「分水嶺」的情勢更明顯:
──稍早之前,以香港為根據地的《燈塔》停刊(1970‧1)。
──緊接著《宇宙光》之後,開本稍大的《突破》誕生(1974‧1)。
 一九七三?是的,就是石油危機初露玄機的時刻,基督教華文文字工作彷彿在那一年,從舊範式往新典範奔馳。

可惜二十年不到,大約一九九○年前後,《抉擇》中文版,這份由葛理翰佈道會支持、第一份主編為藤近輝牧師擔綱的彩色刊物,宣布停刊。

而九年之後,歷經內部多次討論,《突破》月刊於一九九九年八月出版最後一期,總計生命週期為二十五年。

雜誌,尤其是華文基督教刊物之不易為,於此可見。

一九七三至七四年之間崛起的三劍客,幸有《宇宙光》不屈不撓,正奮力邁向第42週年。

此刻,也許是回顧福音刊物歷史的時刻,為了向前走,我們向歷史求智慧。

以《燈塔》為例,文件上記載的停刊原因是:「發行已屆十四年的佈道刊物《燈塔》,因經費困難,被迫停刊。」

經費困難,表示收支不平衡;收支不平衡,表示銷路欠佳;銷路欠佳,表示訂戶數不足或下降。

《燈塔》訂戶總數無法支持所需開銷,至少有兩個因素:
 一、印尼政府全面封鎖華文書刊,包括禁止國外輸入。印尼華人教會曾有相當比例的《燈塔》忠實讀者,失去印尼市場,帶給《燈塔》月刊社極大衝擊。
 二、《中國信徒月刊》創刊(1962‧3)後,因採「免費索取,自由奉獻」方式,原先付費訂購《燈塔》(及其他刊物)的堂會,有可能縮減或停止訂購,改為採用免費刊物對外分派。

進入21世紀,印尼政府的語文政策不再排華,但上方第(二)因素,免費贈閱的刊物卻益發蓬勃:《蒲公英希望月刊》、《耕心週刊》、《祝福你》、《國度復興報》、《有福報》、《傳揚月刊》……等。

免費刊物固然有其功能,但凡事有一利,常有一弊。免費刊物使得華人教會將文字刊物高度工具化,忽略了基督教文字和文學另一更深層的意義在於潛移默化,在於將新視角、神聖生命力注入社會和文化中。

免費刊物生生不息,付費訂閱刊物卻奄奄一息,這是奇特的現象,卻不是健康的生態。

局勢的確難為,以下建議也許只是治標,難以標本兼顧,權作拋磚引玉之用:
 一、編輯方針宜與《中信月刊》、《蒲公英》區隔,避刊同類文章、避開同類功能。
 二、開發重的輕文章和輕的重文章。

1.前者意旨在報導類、採訪類等輕文章中,適當選刊、插入消化過的理論段落。比如,《天下》雜誌某篇人物報導,行文中加插一小段學界人葉啟政的評論:「台灣從西方學來,透過選舉所呈現的民主分權制度,只是一個獲得正當權力的形式;權力的獲得和運作過程,卻依舊是依循中華傳統的形式法則──講究人情與關係。」(詳見《天下》雜誌2014‧4)

2.至於「輕的重文章」的想法,來自《張老師文化》月刊。該刊曾將某次學術研討會的內容,大幅度改寫,大比例添加背景資料,適切個案,成為一般讀者讀得懂,願意讀的專輯。

三、開闢約四分之一版面,提供新寫手發表文章,也許新的一代的作家,可在未來年日中逐漸脫穎而出。

一九○四年十月一日,美國《獨立》(Independens)雜誌發刊宗旨中提到:雜誌的作用有三──
‧予讀者以靈感,
‧予讀者以知識,
‧予讀者以趣味。(註)
僅以此與《宇宙光》諸友共勉。
 註:參王洪鈞著,《大眾傳播與現代社會》,正中書局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