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取消讀取

一個人際關係的課堂上,老師為了幫助同學認識人與人的不同,特別要大家在一個座標圖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圖中橫座標的兩邊顯示的是從容與快速,縱軸上下是事與人,每個人思考一下自己是遇事從容的人還是做事火急快速的人?是重視事情的人還是看人為重的人?

找到自己的座標位置後,老師就告訴大家,如果落在右上角,是任務型的人,基本特色在於做事快速,非常重視事情本身,強烈的行動導向,在意事情的最後結果,強調責任,以數量為優先考量,而且凡事要親手掌控。

落在左上角則屬於分析型的人,非常看重計畫,著重資料、重視評估,講求品質,會廣納資訊,規避風險。但實際行動力遠遠比不上任務型的人。

如果落在左下角,則是參與型的人,願意主動與人接觸,注重關係,和人友好,非常合群,容易與人合作,和人相處融洽,總是避免衝突、建立誠信。但這類人在事情處理上往往停留在預備階段,難有實際作為。

至於落在右下角的人,是活力型,特徵在於勇於夢想,注重變化,總是尋求機會,樂於推銷說服,但少用數據,總是靠直覺行事,充滿銳意創新,做事很難循規蹈矩,老是不按牌理出牌,很容易成為想法工廠。

之後,老師按次序說出了每一型的各項具體特色,只要說出來哪型的人身有同感,就高聲呼應,教室裡氣氛高昂,接著,老師要四種人站在教室四個角落,成對角線的兩組,如任務型和參與型,分析型和活力型,彼此述說看不慣對方的地方,如活力型受不了分析型凡事慢慢拖,評估半天無作為;分析型受不了活力型憑直覺行事,完全不顧數據;參與型當然看不慣任務型的人滿腦子就是怎麼完成使命,快速做事的態度,同樣任務型也沒法欣賞參與型只會和人建立關係,做事毫無進展的狀況。當然,看不慣的絕不僅如此,同學熱烈的述說,然後,老師說:基本上,物以類聚,因此我們每個人只和我們同一類型的人相處融洽,覺得意氣相投,對其餘三種類型的人往往會有看不慣的感覺,因此總覺得能相處的人少,處不來的人多,但他提醒,每種人都有其特質,並沒有所謂的好壞,我們要學習的是看到別人的長處,欣賞別人與我們不同之處,並多加體諒對方。他用了一段順口溜說明了這一點:
不是他天生跟我合不來
故意跟我過不去
只是他
實在跟我不一樣
需要彼此多體諒

說得真好,不是嗎?人群中能真正相處得非常好的總是少數,甚至會覺得某些人總是跟我們做對,心裡很不舒服。但若真的明白這一點,知道每個人確實不一樣,少用批判的眼光去責怪對方,而是用欣賞讚美的眼光去理解對方,心情大不同,與人的關係也就不一樣。只是,我們能清楚知道自己的特質在哪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