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取消讀取

年是英國長老教會的宣教士馬雅各醫生(James Laidlaw Maxwell)來台宣教的第一五○年。他是第一位來台從事醫療宣教的宣教士。他建立了教會,將福音的種子撒播在台灣。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歷史根源,最早就可以上溯至一八六五年五月來台的馬雅各醫生。宇宙光特地製作了「馬雅各入台宣教一五○年歷史圖片展」巡迴各地展出,以紀念這位偉大的來台宣教先驅者。

一八七二年三月九日,加拿大長老會差派的牧師馬偕博士(George Leslie Mackay)從淡水登陸,開始了台灣北部的傳教工作。馬偕在台傳教二九年,建立六○所教堂,是北部長老教會的開拓者。

一九五一年,南部的英國長老教會和北部的加拿大長老教會合併成立「台灣長老教會」。

捨棄人生藍圖

從馬雅各來台宣教到目前一五○年之久,台灣長老教會在台灣各地建立的教堂,迄今已超過一千二百間,成為台灣最大的教派。這自然是馬雅各、馬偕等人當年播下的種子開花結果,但如沒有跟從者同樣的奉獻心志,也不能開出這樣的繁花碩果。先驅者與跟從者,對於宣教工作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作為先驅者,在蒙召時就要丟掉自己人生的藍圖,放下自己人生的規劃,跟隨耶穌奔向未知的前程。作為跟從者也是一樣:那包含西門彼得在內的幾個漁夫,聽見呼召就捨棄了滿船的魚連同漁船,跟從了耶穌;那在稅關上收稅的馬太聽見呼召就放棄了肥差跟從了耶穌;那在當時主流社會視為明日之星的保羅,在大馬色路上被呼召後就丟棄萬事看作糞土跟從了耶穌。我深信這一百五十年來不知有多少的勇士,放棄了自己的夢想和屬世的榮華,跟從了耶穌,跟從了那些先驅者,今天台灣才有超過一百三十萬的信徒,和超過四千間的教堂。

沒有自己的選擇

在路加福音第九章裡主耶穌對跟從者提出三種挑戰。

第一個人對主說:「無論往哪裡去,我要跟從。」這是一個立志要跟隨主的人,語氣的肯定有赴湯蹈火在所不惜之慨。但主回答他說:「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只是人子沒有枕頭的地方。」主的事工是居無定所的,有人接待就住在人家中,無人接待就露宿野外。主也是食無定餐的,有時要餓到掐麥穗吃,有時要在無花果樹上找果子;跟從主也要預備過這樣的日子。這一個挑戰是:能吃得苦嗎?那人沒有回應。

每一個基督徒都是跟從主、服事主的人。他的一生聽主帶領,以榮神益人為生活中心,甘苦任之,不能事事為己謀,名利一點不能少。至於裝備好要被差遣的工人,他更不能選擇自己的工場,無論在文明的都市,或是落後的荒鄉,主呼召他去哪裡,他就要去那裡。那些西方來台的先驅者,不就是這樣?對於主所呼召去的地方,他們沒有自己的選擇。

天人交戰的考驗

主對第二個人說:「跟從我來!」那人說:「主,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親。

耶穌說:「任憑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你只管去傳揚上帝國的道。」這是另一個嚴峻的挑戰,似乎是「不近人情」的要求。父喪而不許奔喪殯葬,天下不通情理的事莫過於此。一個決志跟從主的人,有時「人情」與「神命」常會在心中天人交戰,形成難解的心結。

這個挑戰是一個孰輕孰重與優先順序的考驗。是主的差遣要緊呢,還是人的期盼要緊?那些宣教的先驅者,有幾人不是辜負了父母的栽培,放棄了大好的前程,奔赴迢迢萬里的海外,終生服事化外之民,或皓首始歸,或竟埋骨異鄉。在人看來,這豈是人情之常?可是天父為了世人的罪,差派祂的獨生愛子耶穌來到世上,為罪人死且死在上十字架上。請告訴我:這是人情之常嗎?

主也非不顧人情。主曾責備法利賽人說:「人若對父母說:『我所當奉給你的,已經作了各耳板』(各耳板就是供獻的意思),以後你們就不容他再奉養父母。這就是你們承接遺傳,廢了上帝的道。」(可七:11~13)孝順父母是十誡中第一條人與人關係的誡命,主若不近人情,就不會講出這番話來。

跟從主不能二心

第三個人對主說:「主,我要跟從你,但容我先去辭別我家裏的人。」耶穌說:「手扶著犁向後看的,不配進上帝的國。」這裡的挑戰是不能有二心。扶犁向後看的如何能向前耕耘?跟從主的人不能腳踏兩條船,即使人在世界也要心在神國。對於傳道人,保羅提醒提摩太說:「你要和我同受苦難,好像基督耶穌的精兵。凡在軍中當兵的,不將世務纏身,好叫那招他當兵的人喜悅。」(提後二:3、4)人在世界不能避免世務,但卻不要容它纏身,否則就不能展開身手為主爭戰了。

我們謳歌先驅者,也讚許那許多無名的跟從者,他們的名字記在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