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取消讀取

    同學會,大夥兒好多年不見面,見了面自然就會數算一下彼此有什麼不同︰胖了!瘦了!頭髮少啦!漂亮啦……,其中有一位同學被大家公認是改變最多的一位,不僅是她胖得多,重要的她的性格也與以前大不相同了。

    以前,她是「明哲保身」派,雖然各項表現都非常傑出,但總是不太合群,很少參加集體活動,當然更不會和同學們一塊兒蹺課、調皮,總是安分守己的盡學生本分,給人的感覺是嚴肅不茍,甚至是超然不屬世的。

   但現在不同,圓圓的臉上散發光采,開朗、熱情又健談,使人樂於親近,與以前判若兩人,是什麼原因讓她改變的呢?

    原來她婚後不久就去美國讀書,和大多數人一樣,度過一段艱苦的留學生生涯。因為夫婦都是基督徒,當然在外地更會參加團契,以團契為基點去為其他留學生服務,也在這個基點中得到需要的幫助。

    因為他先生是個非常開朗又樂於助人的人,只要聽說任何人有什麼需要,即使是半夜三更他也會盡力提供服務,因此,他們就有機會接觸許多留學生,也和許多留學生建立了深厚友誼。

    這些友誼也支撐著他們度過生命中的難關。有一段時間他們夫婦都在唸書,又都必須打工,孩子又小,實在分身乏術,結果那些朋友們就自動的排班,輪流在他們家擔任義務褓母,替他們照料孩子,讓他們可以專心讀書。甚至剛到美不久的大男生都自願擔任褓母,他們就在這種友誼包圍下漸入佳境,以至學成歸國。

    這種實際經驗,使我那位同學真實體驗到施與受之間的美好動人關係,她知道如果不是她先生主動的性格,可能就無法結交到那麼多朋友,就得不到那麼多支持。她深以為自己付出了代價,但得到的多而又多。她回想自己以前的為人,感覺到付出太少,回國後,就主動和同學聯絡,誠懇交談,希望自己能為同學做些什麼,以彌補以前的缺失,同學會中,大家見到的她是蛻變之後的她,當然與往昔不大相同。

    一個人要如何活才能豐盛呢?她親身的體驗知道豐盛的生命源於自己是否願主動付出,只要自己不和別人建牆自保,主動搭建橋樑,付出真誠的愛,給別人多一點空間與彈性,凡事不強求,但求克盡己力,如此長久下來,必然讓自己享受豐厚的生命果實,我們何妨也試試看?

                                                    (作者金明瑋原發表於宇宙光雜誌78年4月號)

後記:有時候,我們會自怨自艾,覺得沒有什麼人重視自己,是上多一個自己不多,少一個自己不少,卻忽略了只要我們學習在心裡面有別人,再別人需要的時候真心伸出友誼之手,我們自自然然就會在付出發現自己的價值,也能因此讓自己有機會接受別人在我們身上的付出,與別人共同畫出一個愛之環。你能體會這種感覺嗎?先學習在別人身上付出吧!(2005.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