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取消讀取

折翼 
美國佛羅里達州一位八歲的男孩遭同學指控偷老師的錢,感到羞憤,兩天後,他把皮帶懸在床頭,上吊自殺死亡(紐約時報,1984)。 

日本是一個自殺風氣鼎盛的國家,動輒切腹自殺。一九九四年十二月的一波兒童自殺風中,東京一名十歲兒童,以電線在自己的房間內自殺死亡。他並留下遺書說:「我對生活感到厭倦,希望找尋另一種生活。」(法新社東京十二月十九日電,1994)。 

多年前台北市永春國小曾有一位九歲(三年級)女童上吊自殺死亡。警方在女童的房間發現自殺當天寫給學校導師的日記;她知道自己應該讀書,也喜歡讀書,但缺點是愛看電視和貪玩。每天無論怎樣早睡,第二天仍舊爬不起來上學,所以每天都待在家裡,什麼都不知道,不知道要做什麼事。覺得自己呆呆的。根據學校老師的描述:該童班級整體氣氛很活潑,但她在教室裡很少講話,只是安靜的坐著。老師問她,她多半是望著老師,或以簡單的字句回答。該童不像其他小朋友一樣到教室外玩耍。情緒也不穩定,容易因小事激動發怒。有一次上實驗課時,她突然大哭起來,結果只是因為是一名男生經過碰她一下。 

天使檔案--童年的憂鬱 
一個正常的兒童期中期的兒童,不管走到那裡,就很容易加入另一群孩子的遊玩世界中,他是一個受歡迎的孩子。一般而言受歡迎的孩子,共有的特徵是:他們較合作且喜歡幫助別的孩子,他們也具有幽默感、身體方面較具吸引力,較健康、精力充沛、均衡主動、適應、可信賴、溫情、體貼;他們常是原創性的思考者(很會出點子)、對自己有良好的看法,散發出自信而不顯得自負或壓迫他人。必要時,他會請求幫助而不覺可恥,請求別人贊同,但不會纏著別人或做幼稚的遊戲以取悅他人。他不是那種好好先生,但會使別人覺得和他在一起很愉快。

相反的,不受歡迎的孩子,是每個團體不要的孩子,童年中最不幸的角色之一。他們總是徘徊在各團體的邊緣,放學後獨自回家,任何派對不會有人邀請他。他在絕望中,低頭不語,甚至飲泣,暗自悲嘆:「沒有人跟我玩,沒有人喜歡我」。這樣的抱怨,就是所謂「童年的憂鬱」的危險訊號。根據研究指出,大約有十分之一的學童,發生沒有朋友的困擾,他們不但對學習造成影響,更可能迫使他們提早離開學校,或發生「自傷」的情況。台灣偏僻地區及原住民兒童,有半數以上覺得自己被人瞧不起。

憂鬱症已成了現在人的文明病症之一,越來越多人在社會競爭、工作及家庭方面的壓力影響下,出現了憂鬱的病症,也越來越多人為憂鬱症所苦,而憂鬱症也繼癌症、愛滋病之後,成了世紀三大疾病之ㄧ。就憂鬱症的患者來說,「做事不盡理想,因而感到憂鬱」、「心情不安、焦躁、自卑、無法鎮定」、「凡事悲觀、絕望,甚至厭世」等,都是經常會呈現的精神狀況;不過憂鬱症是成人才有的疾病嗎?天真無邪又快樂的兒童會有嗎?

許多人都認為兒童的認知功能還不足以發展到會感到憂鬱,頂多只會有暫時的不快樂,但事實上根據統計:青春期前的兒童有百分之二的發生比率,青春期後的青少年則達到了百分之四~五,而國小低年級男童發生憂鬱症的機率稍高於女童,國小高年級、青春期青少年,憂鬱症在女性的發生率則約為男性的兩倍。患有憂鬱症的孩子中,高達百分之九十六的孩子同時有其他的問題,如少年犯罪、過動、情緒障礙或是生理上的病痛(如肚子痛、頭痛、便秘及腹瀉等).一般而言,憂鬱症的孩子很容易出現焦慮症、對立反抗症、注意力缺乏、精神疾病、青少年犯罪及藥物濫用等行為障礙問題。

一.什麼是『兒童憂鬱症』?
在歐美國家15﹪的憂鬱青少年會有自殺意念,5﹪會有自殺行為,自殺所導致的死亡,是青少年的重大死因之一。 

醫學研究發現,引發青少年憂鬱症的原因包括生物因素、體質遺傳因素、生活壓力事件與青少年本身的心理因素。那些有較高自殺傾向的青少年,通常也都剛好是那些有犯罪、藥物濫用、受虐待、被疏忽、家庭溝通不良或解組等問題的青少年;研究顯示,經常經驗到嚴重絕望感與疏離感的青少年,七成以上有憂鬱的現象。

兒童憂鬱症最明顯的特徵是活動力突然減弱。它是一種腦部或者精神的疾病,影響著兒童的感受、思考與行為。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罹患憂鬱症的兒童多半不會自動好起來,情緒的低潮更可能演變至影響較嚴重的憂鬱症。

研究顯示,未接受治療或者延遲治療,不僅僅對憂鬱症症狀的復原有影響,對兒童自我價值與人格發展也常造成損害,為避免惡性循環,只要一發現孩子的舉止有點奇怪或異常,一定要儘早請教有經驗的專業醫師,以免延誤治療。

兒童憂鬱症是一種腦部或者精神上、心理上的疾病,如同成人一樣,它會在兒童不自覺之下影響著他們的感受、思考、行為、學習與生活。 
兒童憂鬱症不像成人憂鬱症有憂鬱、失眠、焦慮等明顯的症狀指標,再加上學齡期的孩子,感情尚未成熟的情緒表達能力不夠,認知能力也未發展完全,因此很容易會因「假性症狀」而被大人以為「只是偷懶、找藉口罷了」,但如果更仔細的去觀察之後,我們還是可以發現孩子的不對勁;兒童憂鬱症最明顯、最易觀察到的外顯症狀是孩子的活動力突然減弱,突然不再愛看電視或熱衷喜歡的遊戲,甚至偶會突然感到不安而哭了起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罹患憂鬱症的兒童因不懂得如何發洩與調適,甚至不懂得向外求助,因此多半不會自動好起來,而持續的情緒低潮更可能演變至影響較嚴重的重度憂鬱症。 

二.哪些孩子是憂鬱症的高危險群? 
在醫學界的努力探索與研究下,已發現下列這些類別的孩子會比其他孩子患病的機率更高。 

(一)十二歲以前有著因重大災難事故而失去親人、失去家庭依靠或者失去對他而言有著重要意義的人的經驗。 
(二)身體上或精神、心靈上有被嚴重虐待、被父母輕視或忽略、父母疏於照顧的兒童。 
(三)家族成員中原本即有家族憂鬱症病史、酒癮、藥癮或精神疾病病史史的兒童。 
(四)不論是先天或後天上,本身就有較嚴重或慢性的生理疾病的病童。 
(五)兒童的生活情境中,出現了不良的溝通或不清楚衝突解決與表達的模式(如父母間的相處不斷出現衝突模式、父母離異)。 
(六)父母寵溺,以致沒有學習或發展出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孩童。 
(七)承受著比其他多數兒童更多來自於生理上、情感上或社會壓力的兒童(如家暴、低社經地位)。


 三、兒童憂鬱症的成因:

兒童憂鬱症的成因有許多,範圍可自「完全由遺傳上生物化學異常而定」到「全然由心理及環境因素所產生的結果」。目前可以確定造成憂鬱症的成因,包括遺傳基因、精神壓力、心理社會、性格等等因素。
(一)遺傳:
一般而言,重鬱症患者其一等親得此病之機率約為常人的二至十倍,雙親中有一位是情感性精神病患者,其子女得重鬱症的機率為25﹪,若雙親均是患者,則子女得此病的機率升至50~75%,因此憂鬱症是個遺傳性極強的疾病;研究顯示,同卵雙生子有80%的共發率;生物基因的體質因素造成憂鬱症是目前較受到支持的說法。精神醫學界認為,壓力對於憂鬱症只是一種誘因,若沒有壓力,也會有其他因素讓憂鬱症發作。

如果將腦的前頭葉切除,人類就不會感覺不安,這是不安和前頭葉關係密切的證據。此外,腦細胞連繫不良也會引起不安及憂鬱的情緒,這是由於遺傳或腦部發生病變所致。

(二) 生理因素:
雖然有報導指出,重大喪失的生命事件(如親人死亡、倒債、重病纏身)容易引發憂鬱症,不過兩者的因果關係似乎無法完全掌握,目前確知憂鬱症的成因以生物因素為主。更進一步說明,以憂鬱症來說,精神壓力、心理社會因素是造成憂鬱症的誘因,但並不認同壓力會造成憂鬱症,並認為主要的原因還是體質基因因素。現在醫學界漸漸發覺,內向敏感的人事實上是先天就如此,這是體質因素,一出生就屬於內向性格。腦神經細胞連結不良,這個人就會意志消沈;腦神經細胞連結出乎意料的好,這個人會變得興奮異常。連結腦神經細胞的物質是胺,但高血壓患者的降壓劑會使胺減少。大腦中的神經化學物質失去平衡,主要是血清張力素及腎上腺素兩種化學物質。

越來越多的證據指出,人們的心情由神經傳導物質所控制。據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及血清張力素(serotonin)在情感症方面是個重要的化學物質;這兩種神經傳導物質屬於生物基因胺酸(biogenic amine)的複合物,位於腦部控制情緒行為區(邊緣系統及下視丘)。此外,受荷爾蒙及內分泌影響、腎上腺皮質異常也是其因素。

(三) 心理因素:
1.重大的失落:與至親生離死別,重大意外事故,
罹患重症等…
2.重大的失敗:事與願違、失業、失戀等…
3.生活事件與環境壓力:第一次發病大多與外在環境壓力相關,並且可能造成腦部永久的變化,以致造成不斷地發病。
4.精神分析與精神動力因素:運用「內射」機轉。 
所謂內射,就是一個人在不好的事情發生時,常習
慣性的認為是自己的錯, 因此會出現許多的自責??? 
及罪惡感等負面情緒。 
5.學習的無助感:一個人若經常處在挫敗的環境中,容易產生「我無論作什麼也沒用」的想法,這種學習到的無助感會令一個人充滿負面的想法與感覺。

(四)性格:
關於導致憂鬱症的說法,弗洛伊德認為,人在一歲半到三歲的肛門期階段會有供給欲求(例如大小便的照顧、訓練),其間如果親子關係良好,供給欲求受到完善的照料,可以培養孩童日後的社會競爭能力。如果孩童在肛門期受到壓制、謾罵、虐待…等等處罰,長大之後可能會形成較容易自責、有罪惡感的個性。弗洛依德的肛門期理論可能也是憂鬱症患者的性格成因之一。另外,病前性格也會影響,如:依賴、強迫、歇斯底里的個性,易患憂鬱症。

憂鬱症患者體內的神經傳導物質失調,使他們的悲觀或灰心喪志難以回復,因此,普遍都有失落、憂慮、惶惶不可終日的無奈感,嚴重者會有自殺行為。總以負面的角度看世界,對他人常常充滿敵意、憤世嫉俗,而遭遇挫折時,卻往往過度自責,產生憂鬱的心情,這也是導致憂鬱症病發的誘因之一。另外,自我要求過高或完美主義的強迫性格者,也是憂鬱的好發族群。

(五) 精神壓力:
壓力會影響人的神經傳導物質正常運作,如腎上腺素、血清張力素、皮脂醇的分泌發生變化,進而導致情緒低落、憂鬱不安、倦怠……等等。一般來說,壓力來源有三:
1. 生活環境的變化:適應新環境、家庭失和、事業不順……等。
2. 生理變化:青春期、更年期、重大疾病等…… 
3. 認壓力與神經傳導物質對於憂鬱症的病發都有影響。與憂鬱症相關的神經傳導物質,可以簡稱為「壓力荷爾蒙」。目前醫學界已經肯定憂鬱症患者體內的壓力荷爾蒙過高,理由是憂鬱情緒本身就會帶來壓力,不過,也有學者指出,憂鬱情緒是精神壓力所引發。 

究竟是壓力導致憂鬱症,還是憂鬱情緒引發體內的壓力荷爾蒙高漲,目前醫學界還是沒有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