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取消讀取

幸福的曉美

10歲的曉美,暑假後就是五年級的大姊姊了,與爺爺、奶奶、二姑、小姑、爸爸、媽媽、和三個兄弟姊妹同住,家中人數眾多,還請一位外籍傭人,整理家中環境。一家十口住在一整層公寓內,還算寬廣。案主與兄弟姊妹共用一間睡房和書房,但每人有各自的桌椅和床鋪。曉美的博士父親經營貿易公司,家境富裕。哥哥和姐姐同年,四年級開始到美國學校就讀。她的父母打算讓她在五年級時轉去美國學校就讀,因此相當重視每位小孩的英語教育。四個小孩從小就請家教並學習各項才藝,如:鋼琴、長笛、英文。媽媽會滿足所有小孩的需要,常買零食飲料、和小禮物給他們做為獎勵,並使用代幣制引起小孩的學習動機。全家均信奉基督教,假日會一起上教會。曉美很尊敬他的父母,尤其喜歡媽媽。在作文中提到:「爸爸工作很努力、成熟穩重、跟別人說話有禮貌,媽媽辛苦持家,說話親切、很高雅、熱心、每星期二都會到學校當志工,運動會還會買東西給我和弟弟班上的人。」。家中其他的成員還有大姑、小姑和爺爺奶奶,他對他們的形容是:「二姑和小姑熱心親切又很和藹。」「我有一個很幸福的家庭,大家都會互相幫忙。」

辛苦的曉美

曉美的父母相當重視孩子們的學業表現,所以每一科都買了參考書和測驗卷,一個科目有兩種不同的測驗本,所以加起來共有六本,父母對她們期望很高,從星期一到星期五都排滿了家教或才藝學習,希望他們努力讀書,將來才能適應國外的生活。他們每天的行程都被計畫好,只要照著做就好了,不用考慮任何事,因此養成他們缺乏自己的想法和目標,唯一的興趣就是趁閒暇時間看卡通,根本不會去看課外的書籍或活動。曉美覺得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她一直坐在位置上做這做那的,可人看來,曉美只是坐在位置上,唉聲嘆氣的盯著書本和作業而已,並沒有什麼實際的成果。另一方面,曉美覺得他很聽父母的話,因為坐在位置上就代表他很認真,有在唸書沒有看電視。曉美只有老師分配的功課才會做,平常媽媽要叫他先寫一些測驗卷,她就會說老師沒說,所以她不要做。此外,當曉美多寫了一些老師沒交代的作業時,就會非常懊惱,自責不已,一直重複念說她居然多寫,希望老師把其他的作業減免。曉美喜歡被讚美,且不喜歡父母在他人面前責備他。另一方面,她是個口硬心軟的好姊姊,雖然有時會嫌弟弟很煩,但還是會對他很好。此外,曉美遇到問題時,傾向採取逃避的態度,希望別人直接告訴他。

一遇到她不會寫的題目,就顯得非常焦躁不安,一邊說她自己會寫,又趴在桌子上不願意回答比較簡單的問題。另一方面,個案如果學習比較簡單的科目,就會顯得很開心。但在另一方面,個案又常抱怨現在的功課很多以前都教過,他們老師說內容比以前簡單很多等。在期中考的前一天,母親將曉美在測驗卷上寫錯的地方全部勾起來並做上記號,讓她非常不高興,一邊抱怨這些他都會寫,又一邊把那些做記號的貼紙全撕下來。母親在老師面前的批評,讓她感到極度不安,顯的十分焦躁且不配合。在寫國語造樣造句時,一遇到不會的連想都不想就別過頭去趴在桌子上,說她不要再寫了,她不會就是不會,到底還要寫多少等。但等到她第二天發現自己國語考一百分,自然考九十九分時,就對他最討厭的數學顯的相當願意配合,縱使臉再臭,還是連續寫了兩個小時沒停。

注重簿本的整齊和整潔的曉美,常常抱怨字寫的不好看,甚至一改再改,直到他滿意為止。

在意輸贏的曉美

最近在參加英文演講比賽前,不斷地說:我一定不會得獎,家教老師教他一些演講的技巧時,她會一邊笑一邊說她她不會得獎,不需要這樣做。在這段過程中,媽媽的態度相當積極,常要她多練習一些。她雖然會乖乖地多練習,但仍認為自己不會得獎。就算自己曾在初選得名也一樣,一直堅持她到決賽時不會得獎。

畫畫比賽的情況也差不多.雖然她常常參加各種比賽,媽媽也常將他的作品寄到國語日報或蒐集各種繪畫比賽的資訊,讓他去參加。但就算在各種比賽中得獎,她仍覺得自己畫的不好看. 每次到考試前就會說她不可能考一百分,也不可能考前幾名,因為從一年級到現在,她只有二年級時拿過一次第三名而已。

曉美喜歡跟他人比賽,常常會跟弟弟或我說:我們來比賽吧!而且贏了就會很開心。

1. 學校背景

(1) 案主在校人際關係不錯。

(2) 母親每個星期二都會到學校當志工,父親擔任家長會長,與老師保持良好的互動關係。

(3) 母親常參與校內的各項活動,有時校外教學也會去幫忙,運動會時更會買飲料請全班的同學喝。

2. 個人背景

(1) 案主發育良好,第二性徵已出現。

(2) 記憶力較強,理解力較弱。

(3) 案主做事很慢,易分心。洗澡和吃飯有時可長達一小時。寫功課很慢,媽媽常要不停地催促,甚至晚到媽媽未能替她檢查功課並簽聯絡簿。 

(4) 案主喜歡看電視,但內容僅限於卡通。不愛看有很多字的書,甚至連課外漫畫也沒興趣。

(一) 學校

1. 認知:

(1) 父親是學校的家長會長。

(2) 母親每個禮拜二到學校當義工,服務熱心。

(3) 個案在校表現良好,作業本的字很整齊漂亮,是老師眼中的乖小孩。

(4) 個案喜歡乾淨,東西擺放規律整齊。

(5) 個案喜歡畫畫,每個禮拜一下午都去上畫畫班。

2. 情緒:

(1) 個案在校表現乖巧,常幫老師做事。

(2) 個案情緒平穩,常面帶微笑,同學都喜歡接近他。

3. 行為:

(1) 個案之前當過學藝股長。

(2) 個案這學期得到模範生第三名、期中考第四名。

(3) 個案參加校外的畫畫比賽得名,接受表揚。

(4) 個案在喬登美語補習班參加英文演講比賽,榮獲初選第四名,但決賽沒得獎。4. 人際:

(1) 個案會主動幫忙園遊會的事務,想計畫方案和幫忙畫海報。

(2) 個案會要求媽媽買多一點餅乾讓她請好友吃。

(3) 個案有一個最好的朋友:李××。他常在談話中提到她的名字。

(4) 個案在校人際關係良好,朋友很多。

(5) 有一個轉學生常喜歡捉弄女生,個案很怕被他整。

(6) 個案會跟幾位好朋友討論功課,聊補習、家教、或作業的事情。

(7) 媽媽會主動關心個案在校的人際互動與交友情況。

一、 問題分析

(一) 從生理發展觀點來看

(1) 嬰兒期:沒有什麼特別的問題

(2) 學齡前:人際關係良好

(3) 學齡期:

  1. 學業成就:個案的自信心隨著成績進步越來越高,可見個案相當注重課 業的成就表現。
  2. 社交能力:個案相當注意他人對他的看法,也會主動關心別人,所以人際關係一直不錯。他人的讚美更給予個案支持向上的力量。
  3. 父母對孩子功課的反應:父母對孩子的課業相當注重,不但請家教,送個案到才藝班,還打算讓她在五年級時到美國學校就讀。而父母的關注,給予個案努力求學的動力,父母對他的期望,也讓她絲毫不敢鬆懈。

(二) 從情緒發展(心理分析&依附理論)的觀點來看

(1) 心理狀態檢查

評估項目 內容

外觀 不會特別注重外表,但儀表整齊,重視個人衛生。

行為 談吐合宜,重禮貌,會注意他人感受。

定向感 對「人、地、時」定向感清楚。

記憶力 記憶力強。立即記憶很強,且會運用技巧幫助自己記憶。近期記憶和遠期記憶亦不差。尤其在語文方面的記憶力特別強。

感官 整體生理接收系統能力正常

情緒與情感 通常是安靜且愉悅的

智力功能 能用完整語句表達自己的想法,可見家庭教育不差。

知覺過程 個體能正確知覺外界環境

思考內容 能正確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思考內容大多與學校課業和家庭生活有關。

思考過程 由個案平常的談話內容得知,個案最關心課業的成就,希望自己能考一百分。

聯想鬆弛 無

領悟 尚未得知

判斷 有自己判斷做決定的能力

(2) 兒童情緒發展的因素:

  1. 成熟:小四的女生在乎同儕關係和課業表現,此時會產生第二性徵,並對異性感到好奇,處於較尷尬的時期。我觀察到個案的情緒表現多和課業學習有關,有時也會述說一些學校的朋友和相處情況,人際關係應該不錯。有一次個案和姊姊談論到學校男生的事,說的很開心,不過現在沒有喜歡的人。
  2. 學習:個案很討厭螞蟻,看到時會尖叫並把身體縮起來,可能與自我經驗有關。她說她看過那種很大隻、毛很長的螞蟻,又成群結隊的,看起來很噁心。此外,他也討厭昆蟲類的小動物,不過討厭的程度比較低,像是拿同學照的小動物照片給他人看,一邊說很噁心,或是瞄一眼弟弟養的蠶,然後說弟弟很奇怪,居然喜歡養那種噁心的動物等。這學期自然科有一單元是校園內的動物,個案不喜歡看課本或參考書上的圖片,每次翻一頁就摀著眼,直說她不喜歡,覺得渾身發癢。
  3. 生理:個案肚子餓時會趴在桌上。所以她的書桌上常擺放著茶水和餅乾點心等零食,有時也會拿水果吃。當姑姑叫她喝藥湯時,個案會顯的非常不耐煩且露出厭惡的表情。
  4. 環境:個案剛接觸一個新的環境會顯的比較陌生,不會主動去接觸或與不認識的人聊天。(3) 佛洛依德學派:個案傾向肛門儲留性格發展的人,她愛乾淨、小心、做事有系統及井然有序,唸書前喜歡把書桌清理乾淨。(4) 依附理論:個案父母工作繁忙,常常會離開家中一段時間,由他人代為照顧。據父母說法,個案應屬安全依附型,容易被安慰和滿足,情緒也較穩定。

(三) 從認知發展觀點來看

(1) 皮亞傑認知發展論:個案屬於具體運思期,在課業學習上不會做抽象思考,常常倚賴畫圖或實際物品來解決問題,最明顯的例子可在數學和自然中觀察到。也因為如此,個案在數學上的轉換能力較差,學了一學期的分數,不是靠死背方法,就是得靠畫圖來幫助解題。

(2) 柯爾伯格道德發展理論:個案屬於習俗道德期的尋求認可取向,她喜歡得到她人讚賞,若是與她的想法相違背時,就會尋求有權力者的意見。例如:他覺得弟弟的行為不對時,就會問我弟弟為什麼可以這樣,而他以前不行之類的。此外,個案也會做出他人認可的行為來獲得他人的讚賞。例如:個案會乖乖的坐在位置上唸書長達兩個小時以符合他父母的期望並獲取讚美與鼓勵。

(四) 從行為發展的觀點來看:

(1) 個案受到期中考第一天成績結果的激勵,就全力準備第二天的數學考試,縱使數學是他最討厭的科目,在英文補習回來後,仍舊一句怨言也沒有的立刻埋頭苦算,連算兩個小時才停止。平常可能算半個小時就開始叫苦連天,居然在那天發揮他驚人的意志力,讓我誇目相看。

(2) 個案母親之前一直要個案多練習畫圖,但個案都相應不理,直到最近美術比賽得了獎,他開始對畫畫和參加美術比賽感興趣。

(3) 個案本來不喜歡寫成語練習,但發現成語練習有助於他的造句練習後,他開始勤快的每天做成語練習。

(4) 個案的母親利用代幣制的方法讓他們集印章換獎品,個案就會比較積極地去達成目標。

(5) 個案的媽媽常常會帶餅乾或糖果回家,問他們之前的表現,如果表現良好就會有餅乾可吃,所以他們都很守規矩。

(6) 個案的家教老師在考試前訂定一標準:只要每科成績都在九十五分以上,就送給他一本故事書,讓個案這次非常努力,達成目標。(個案四下考期中數學九十七分、國文一百分、自然九十九分)

(五) 從社會發展的觀點來看

(1) 班度拉社會學習理論:個人、行為、環境是交互作用的。個案身處一個高情感、高控制的家庭,家中的社經地位又高,還有兩個大他兩歲的哥哥和姐姐當作榜樣,讓個案能充分發揮他的能力,在各方面的發展與表現都相當突出。

(2) 艾瑞克森心理社會發展八階段理論:個案處於理論中的勤勉對自卑期,所以個案會藉由課業表現來評斷自己和他人,覺得功課要好就得靠自己的努力,常會跟我說,他們班上哪個同學成績很好,那個同學去某某補習班所以數學很好之類的。

(3) 電視:電視對個案的影響很大,因為個案的閒暇時間幾乎都在看電視,不過內容僅限於卡通,顯得知識範圍層面有些狹隘。不過個案也因此不會受到一些負面新聞或節目的影響,是各有利弊。

(4) 父母:個案家中的很多成員都會互相照料、關心,尤其是媽媽對四個小孩的照顧更是無微不至,讓個案身處這種環境中可以得到很多的愛和溫暖,家中的經濟地位,更可滿足個案的物質需求,不過個案也不引以為傲,還會告訴弟弟不可以浪費。

(5) 教師:個案喜歡任何一位教過她的老師,甚至在習作本中寫到,他將來的願望是成為一名老師或明星。另一方面他媽媽也提到,有時個案都不聽她說的話,只聽老師的話,可見老師在個案心中重要程度。

(6) 同儕:個案在人際關係與互動上都非常良好,可從與家長和老師間的晤談中得知。另一方面,個案也常向我提及他好朋友的事,可見個案的社交情形十分良好。

(7) 手足互動:個案有三個兄弟姊妹,彼此感情都很好,尤其與姐姐的感情更好。所以推知個案家中的手足互動,可能影響個案在校的人際互動,讓她能跟一般年齡的兒童相處得更愉快。以阿德勒的家庭星座來分析,家中小孩人數較多的可能會分散家庭的資本,使得小孩得到較少的關注和照料,但就個案的情形來說,他們家的社經地位很高,照顧者也很多,有:奶奶、兩位姑姑、爸爸、媽媽、和菲傭,使個案的支持系統更多元。

(六) 綜合分析

個案的問題並不高,因為他有一個非常好的家庭環境給予他良好的成長動力。他現在唯一要做的,就是在課業表現上得到滿足,不過以個案的進步而言,我想在近期內就會達到目標。

二、 檢討與心得我的個案就是我的家教學生,所以因為這種雙重角色的關係下,讓我觀察他時,就會比較偏向家庭狀況和課業表現,而這也是我的盲點之一。不過在另一方面,我覺得個案與我是相互成長的,不管是以家教的角色或是以個案研究者的角色,我在個案身上看的更多,感觸更多,得到也越多。在這一連串的過程中,他感受到自己進步的喜悅,我也替他高興。從一開始接觸他時那種做事拖拉、沒自信的態度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較成熟的舉止和自信的態度。總而言之,個案現在的各方面情況都是相當好的,歸咎原因,可能跟他的家庭背景有關,這個原生家庭提供了一個愛與關懷的環境,且能在各方面滿足他的需求。而這也讓我得到了一個結論:家庭背景與一個小孩的成長成正比,家庭環境越好,小孩在人格和日後的發展也越好。

很幸運的,我這次的遊療和個案研究的個案都有一個良好且支持性高的家庭,讓她們在各方面的發展都非常好,甚至可說是一個班級內的佼佼者。但另一方面,比起其他同學研究那些問題比較多的小孩,我可能就學的較少,看的較淺。不過,好處是我有研究兩個家庭成長的小孩,可以互相觀察比較。現在我所得到的結論便是:家庭成員多,小孩人數多的家庭可讓小孩在社交方面有較好的表現,如果家庭社經能力又能滿足每個小孩的需求,則這個小孩在日後的發展會比一般的小孩要來的好,尤其課業、人際上的需求都被滿足後,小孩的困擾程度就不高,再加上父母或親近長輩的關心,可能讓這個小孩在人格或成就發展上,都得到不錯的結果。

修完這學學期的課覺得好充實阿!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