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取消讀取

個月宇宙光視聽部讓我把那本《願你們平安》中的文章錄音,預備放進電子媒體供人選聽。智慧型手機的使用如此普遍,這自然是傳福音的另一甚佳管道。新約歌羅西書一章28節不是說:「我們傳揚祂,是用諸般的智慧勸戒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地引到神面前。」嗎?

安靜省思知缺失

心想錄音還不簡單,照文章唸就好了。其實不然,文章因為篇幅的限制,必須力求簡潔,長話短說,有時可寫十幾個字的往往濃縮成幾個字,因而不太口語化,唸出來顯得生硬。所以錄音中途,主持錄音的姊妹多次停下來問我:「這句話能否白話些?」我不得不臨時做點文白的轉換,錄音的時間就拉長了。

這倒其次,最影響錄音順暢的竟是我的發音不準,真是令我自己意外。素常還自詡字正腔圓,哪知在麥克風前卻頻吃螺絲,幸得主持錄音的姊妹提醒,才知錯在哪裡,真是「三人行,必有吾師焉!」錯處還真不少:有四聲不準的,平上去入搞錯了;有破音字發音錯了;有捲舌音與不捲舌音沒分清楚的;有認字認半邊,發音錯誤的,不一而足。這次由於錄音,得以一一改正,真是獲益良多!

或有人以為錄音只要旁人能夠聽懂,不致誤會就好,何必在發音上吹毛求疵,又不是要作播音員。誠然,今天人際往來頻繁,南腔北調的比比皆是,哪能都說標準國語!但發音不準,有時確會令人誤解,變更了原意。例如網路上的一個笑話:父親加班,母親騎機車接送兒子下課回家。突然聽到後座的兒子說:「媽,妳內向嫻淑喔!」母親從來沒有聽過就讀四年級的兒子這麼稱讚過,心頭一陣溫暖,想再聽一次,於是問兒子:「你說什麼?說大聲點!」兒子指著單行道的標誌大聲說:「媽,妳逆向行駛啦。」發音不正確就可能引起如此的誤解!

不免想到「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處事為人一定也常有過錯或不宜之處,但卻習以為常,未能改正。何以如此?我想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很少安靜地反省,讓聖靈光照我們,看見自己的缺失,從而能力求「不二過」。正如大衛在詩篇一三九篇裡的禱告:「神啊,求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試煉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裏面有甚麼惡行沒有,引導我走永生的道路。」古人也說過:「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能經常反省是知道自己缺失的主要途徑。

虛心聽勸是有福

另一則是自己的態度使然。驕傲或過分的自信,不予人進言的空間,自己也不虛己地反思,就只好與自己的過錯常相左右了。唐朝貞觀之治為史所推崇,當時唐太宗在位,輔佐的名臣甚多,而又以魏徵的犯顏直諫,直陳太宗之過,最為後人稱道。但若非太宗鼓勵諫言,又能克己接納,擇善而從,縱有魏徵在朝,亦不能匡正太宗之失。太宗在魏徵死後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徵逝,朕亡一鏡矣。」魏徵誠然是一面鏡子,如太宗不肯照這面鏡子,他也無從知道自己的言行舉止處理朝政是否合宜,縱有鏡子豈非徒然!

新約時期兩位大使徒保羅與彼得之間也有一段故事。加拉太書二章11到14節:「後來,磯法到了安提阿;因他有可責之處,我就當面抵擋他。從雅各那裏來的人未到以先,他和外邦人一同吃飯;及至他們來到,他因怕奉割禮的人,就退去與外邦人隔開了。其餘的猶太人也都隨著他裝假,甚至連巴拿巴也隨夥裝假。

但我一看見他們行得不正,與福音的真理不合,就在眾人面前對磯法說:『你既是猶太人,若隨外邦人行事,不隨猶太人行事,怎麼還勉強外邦人隨猶太人呢?』」原來猶太人怕吃了不潔的食物,所以禁止與外邦人一同吃飯。縱然許多猶太人已歸主成了基督徒,他們仍然堅守這個傳統。彼得原來與外邦人一同吃飯並無此禁忌,但當耶路撒冷教會的猶太人基督徒來到,因怕他們指責他是違犯律法的人,就與外邦信徒分開了。保羅因而當眾指責他的不對,違反了因信稱義而非因行律法稱義的真理。

彼得是耶穌親自遴選的使徒,在耶路撒冷教會中的地位也甚高。保羅並未因為顧及彼得的尊嚴就默爾而息,因為真理比個人的榮辱更重要。而彼得當眾受了保羅的指責亦未心生抗拒,反唇相譏。不僅如此,他也未記恨在心,反而在彼得後書中稱揚保羅(參彼後三:15、16節)。在這件事上兩位使徒都留下了美好的榜樣。

能虛心認錯聽取勸告的人是有福的,這樣才有人肯對他說誠實話,他也才能生命長進,日新又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