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取消讀取

今年的《傳愛》中,我們已將這幾年所研發的「威信型教養模式」陸續的加以介紹,我們相信,教養的歷程一定要有一個正確的目標,也就是教養出在天、人、物、我等全人向度都能平衡成長的孩子。要達到這個目標,成人需要致力於以對自己及對兒童的愛為出發點,持續選擇公義慈愛並序的態度和方法來教養兒童,將會使雙方都能持續健康的成長。


在前兩期的專欄中已經提到,「威信型教養模式」的建立主要是融合了三個
理論:威信型教養模式(Authoratative parenting style)兒童中心式遊戲治療以及焦
點解決教牧諮商,本期將繼續將焦點解決教諮商與教養的關係加以介紹:


焦點解決教牧諮商 
焦點解決教牧諮商理論也是我們宇宙光關輔團隊經過五年的研發所建構的一個理論,在理論架構上有四個重點主張:


(一)真實
焦點解決教牧諮商相信人會主觀的建構自己的真實,認定人是主觀的存在,而非客觀的存在,所以無法以一般的通則去了解、標籤個人,不同的人對相同現象所持的真實觀點,可能不一樣。真實跟真理是不一樣的,真理是不會改變的,但是人的真實是會改變的。人與人之間常常會有很多衝突跟很多的誤解,彼此不了解其實我們的真實是不一樣的!
因此人是意義的創造者,每個人都基於自己的重要信念去建構它主觀的世界及其意義,人呢,會從他自己真實去建構他自己的世界,因此不是從真理去建構世界,人是從自己的真實去建構世界,小朋友的真實跟我們的真實是不一樣的,他的真實需要被了解、需要被表達、需要被接納,才有可能被修正。


(二)個人
每個人都有其獨特性及個別性,所以每個個體會為自己訂定最適合自己的目標,許多人可能不會很認同這句話,會忍不住懷疑:難道小朋友會為自己訂定最適合自己的目標嗎?我們相信小朋友實際上是在他所有的生存條件當中,做了一個最適合他的選擇,可能大人看起來,非常的不認同,但是對於孩子來講,其實他會去找到一個自己覺得最適合(不一定是最健康最好,但卻是最適合自己的)。比如說有些家暴的婦女,為什麼始終不走出家庭?為什麼一直留在婚姻裡面?別人可能很想把她救出來,可是當有人真的把她救出來之後,有更多後續的問題要去面對,有的時候我們面對一些小朋友,他被兒虐,他目睹家暴,我們在通報的過程中,我們是專業人員,我們需要通報,我們有那個法律的職責,但是我們的通報有沒有可能造成這個孩子更加的悲慘?這是有可能的,所以我們要去思索:每一個人其實在他的環境中,時刻都在做一個他認為最適合自己的一個選擇,這是這個理論相信的,所以小朋友他偷竊,他說謊,他去攻擊別人,如果我們只看到那個表象的行為的話,我們可能就沒辦法去從另一個眼光去思考跟觀察說其實他也在找一個最適合他的點,那個最適合他的點,可能不夠健康,但是他卻是一直在為自己尋找出路。


人系統中互動中的結果 
(三)系統
困擾的產生是多重變項、多重互動下的產物,個人如何覺知現象與如何行動之間是相互倚動的,人的行為是系統中成員互動中的結果,人的任何改變都會影響到其與所屬環境及其他個體間的互動,問題時發生時的互動與問題不發生時的互動是一個互為消長的系統。


當我們接觸到一個孩子,要了解,他是整個他所生存系統的一個產物,他會影響他的系統,他的系統也會影響他,一個孩子的系統包括什麼?包括他的家庭,包括他的學校,包括他的安親班,這些系統實際上是小朋友最容易接觸到的部分,這個小孩他為什麼會有這個狀態,其實是這些系統跟他一起在運作的,互動的一個結果。


其實許多環環相扣的細節裡,造就成我們自己現在的狀態。小朋友也是這樣,所以當我們看到孩子一個現象出來的時候,如果我們有系統觀的話,就不會很容易斷章取義,很快的主觀認為問題是如何產生的,當然,很多時候因為時間的關係,或者說你的角色的問題,我們需要立刻去處理,但是在立刻處理之後,如果我們可以有更多的思考跟更多的了解,到底孩子所處的系統發生了甚麼問題的話,可能會比較容易找到那個脈絡。


小強是個四年級的孩子,從小一開始他就常在放學回家路上,順路到超商逛逛,第一次被店員抓到他偷竊時,爸媽馬上帶著他去道歉以及賠償,當然也重重的修理了一次,但是這樣的情形仍三不五時的出現,父母很傷心,後來,在仔細的觀察以及討論之後,我們發現造成小強偷竊的幾個原因:


1.獨子的他每天最愛玩的就是車子模型,而超商中常有最新的產品。
2.小強的朋友中,有些小朋友在做壞事之後,沒有被抓到而因此洋洋自得。
3.小強在學校各方面表現不好,父母對此也沒有要求,認為孩子只要快樂就好,並沒有努力培養小強的技能,所以小強的自信的來源很缺乏。
後來,爸媽安排了阿姨陪小強回家,常利用各種機會教育讓小強了解做壞事沒被抓到並不是好事,並且開始努力培養小強在他所喜歡的英文上,能更有成就感。.


人不是過去歷史的奴隸 
(四)正向
焦點解決教牧諮商理論相信人是有能力、資源去面對了解及解決自己的問題的,人類不是過去歷史的奴隸,而且不必把我們的未來看成已經被過去的經驗或家族史所決定,人的未來是非常樂觀且充滿希望的。


我們相信,人類會受到過去經歷的影響,但是我們強調的是人類不是過去歷史的奴隸,也就是說人不是永遠都要這樣,人是有機會去離開過去負面影響的,人常想要積極因應以及解決自己的問題,我們不完全從病理學的角度來看待人類的行為,我們相信精神醫學還有很多醫學的貢獻跟努力,這是很棒的,當我們慢慢可以把眼光轉到正向之後,也就是說,比如說現在ADHD啊,或者亞斯伯格啊,或者自閉症啊,或者憂鬱症啊,精神分裂啊,這些狀況,我們越來越耳熟能詳,我常聽案主非常坦然的說:「我是恐慌症也有焦慮症,也有強迫症」。


有時候我們把病名匡在自己跟別人身上,還蠻便利的,但是如果比如說你是主日學老師,今天家長跟你說:我這個小朋友是ADHD的小朋友,或是我的兒子被診斷是亞斯伯格的小朋友或者高功能自閉症的小朋友,我們心裡可能會警覺,會注意,我想每個人的反應會不一樣,但是其實標籤病理的角度,它真的有便利性,而且它會方便去處理,它有很大的貢獻。但是我會覺得,我們慢慢選擇把這個部分會放在第二順位,甚至第三,我們會把上面提到正向的部分放在前順位,因為我相信他是一個全人的部分,他不是只有ADHD或是亞斯伯格或自閉症,孩子是一個全人的狀態呈現在我們面前,我們要避免見樹不見林的盲點產生,以至於每次看到孩子想到孩子時,只有擔憂只有焦慮。


喜樂的眼光是教養孩子的利器。下一期的《傳愛》我們將會進入「威信型教養模式」的實際操作技巧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