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取消讀取

寒假已經接近尾聲了,您是否如上期我在《傳愛家族》中所說的:讓我們關心的不再只是 「如何糾正孩子?」而是「 如何改變我自己,叫我和孩子一起成長,一起學習恆久忍耐,常帶笑容的好習慣,一起學習自律,一起建立親情,一起在暑假中享受上帝所賜的天倫之樂」呢?我相信是的,因為我們都是很樂意陪伴孩子,與孩子一起天天成長的大人。
緊事慢辦
開學了,新的挑戰到來,在您的心中是否已經為孩子們訂定了新學期的新計畫呢?我所認識的許多父母老師們是如此的,因為新的開始總會讓我們內心產生希望感。然而,我也發現一個相當有趣的現象,一個多月後,往往原先存在我們心中的計畫已經不知不覺得不見蹤影,日子變得一天一天的應付每天的任務,為什麼?
在與家長進行親職諮商或者諮詢時,常會聽到:
我的孩子會偷竊,我軟硬兼施都沒有效,再這樣下去他就完蛋了!
我的孩子最近已經不願意上學,我每天早晨都好緊張,不知道今天跟他奮戰的結果會如何?
我的孩子已經有兩個月都不跟家人說話,放學就關在自己的房間裡,我們又不是他的敵人,他這樣讓我太傷心了。
放假這段時間他每天都晨昏顛倒,晚上一直上網,白天睡到都叫不醒,我一點辦法也沒有。
對兒女的學習不滿意,對兒女的順服程度不滿意,對兒女的表現不滿意。總之,就是不滿意。
父母親常會不滿意自己的兒女,覺得他們的學業可以更好,表現可以更出色,是不是應該更嚴格的訓練他們,更用力的「推」他們呢?更重要的,我聽到許多父母的心聲是:我好希望這個孩子的問題可以馬上就獲得改善。

聽到這樣的敘述,我一方面因為體會到父母心中的焦慮與期望而難過,另一方面也浮現一個以台語發聲的聲音:緊事慢辦。然後就會因為父母心中對孩子問題的改善所設定改善時間有不勝唏噓之感,因為這種希望孩子快速改變的期望其實是非常無效的。
既然大部分的人都知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道理,許多人仍在遇到艱難時,會非理性的期望問題可以很快就消失,而且完全沒有覺察到自己內心的急切與焦慮,以至於沒有多久就會因為遇到許多的挫折敲起退堂鼓。

誰才是標準答案
為甚麼對兒女不滿意?教養了四個天才子女的蘇腓雲博士認為:很可能是父母把自己當作是審判官,判斷兒女得幾分,而試題、答案和標準都是父母決定的,當這些試題給了兒女,而兒女的答案不符父母「標準答案」的時候,父母就斷定兒女不合標準,所以覺得不滿意。但是,這樣做是不是對的呢?換言之,是否符合真理呢?真理是根據設計者的設計,不是其他人的意見。

有一次,蘇博士到德州去演講,飛機抵達時已將近聚會時間,趕到會場時匆匆忙忙,蘇博士因擔心所要用的雷射燈筆電池不夠力,想換一換電池。但是,一時不察,開錯了地方筆就壞了。後來發現,在雷射筆的盒子裡,有一張說明書,告訴使用者怎樣換電池,只是她沒有留意。這麼簡單的一件儀器用具,都必須遵從設計者的吩咐,才不致損壞。所以,不要自作聰明。因此,只有設計者才有資格做審判官,判斷他所設計的合不合標準,試題和「標準答案」都應該屬於設計者。我們為人父母的既然沒有設計我們的兒女,我們要尊重服從造人的那位,意思是:滿不滿意,不是用我的標準,乃是用創造者的標準。 

在學校的成績方面,我們要了解,學校所測量到的,並不是全人,而只是某 些方面而已,基本上,學校的考試只能測量兩方面,就是語文(語言,寫作)和 數學兩方面。如果這兩方面吸收力和理解力較強的孩子,他要得到好成績就比較 不費力,古人勸人用功讀書,「將勤補拙」,其實只可以補到一點點而已,因為 時間就只有那麼多,我們鼓勵孩子用功:「人家讀一次,你讀十次」,但事實上 是行不通的。因為人家一天廿四小時,你一天也沒有四十八小時!

父母可以怎樣做? 
所以,父母可以做的是: 
一、觀察了解並接納兒女生來即具備的能力 。 
二、幫助他們安排一天的時間使用得適當:有足夠的睡眠和休息,有讀聖經餵養靈命的時間,有和創造之主耶穌基督交談的時間,簡化其他日常起居飲食的時間,除去無益和不必要的活動和瑣事。
三、供應他們一個溫馨快樂和充滿著愛的環境。
四、保持開放的溝通,讓他們知道甚麼話都可以在愛中溝通,甚麼問題都可以提出來溝通。
五、盡自己所能的讓他有好的學習效率:如幫助他們跨過不了解的數學公式,或給他們容易用的工具,如電子字典,節省用字典的時間。又如,請有愛心能鼓勵他又有效的家教老師補缺,使他的學習沒有缺失。 
  更重要的是,要幫助兒女接納自己,他的天份不一定是在學校可以測量的範 圍之內,就如:人際關係、侍人接物的態度、創意、愛心、同情心、樂意幫助人、 冒險心、審美眼光、笑容、誠懇、愉快、安全感、聲量、音色、自信心、誠實、 謙卑……等。這些在人生非常重要的質素,都不是學校考卷可以考得出來的,而一個健康的自我形像,有自知之明,其重要性遠超過只有好的學校成績。

良善與忠心的標準 
當父母知道自己不是創造兒女者,我們沒有設計兒女,就不會以自己為審判官,而把兒女奉還給那唯一有資格做審判官的造物主。從造物主眼中看兒女,造物主的標準是「良善和忠心」。良善,就是祂說的善,祂造的時候的標準。忠心,就是祂所交給我們經管的,我們要盡本份。所以,父母親要問的,不是我滿不滿意,而是造物主滿不滿意,而我們與兒女的溝通,也以此為目標:「你是否行造物主耶穌基督眼中看為善的?是否忠心於祂所託付與你的?有沒有盡本份?」而不是:「你考前三名我就給你獎品」。或是「我只要求我的孩子考五名之內」。
蘇博士說:孩子不能「推」,但可以「引」。就好像牧人,在前面引導,也像好牧人,是依照小羊的力氣來帶領牠。

有的時候,對兒女不滿意,是因為父母對自己不滿意。你是否不滿意自己? 在你的過去,有沒有因為與人比較而覺得自卑?在你成長的過程中,是否常被比 較?你的父母、師長、同學、同事和其他的人,有沒有覺得你不如人?你是否活 在他人的評價中?是否覺得父母不公平?偏愛?你對自己的外貌,身量不滿意嗎? 又很在意他人對你的評價和讚賞嗎?你是否渴慕他人的關懷,又嘆息他人不夠 關懷你?你是否埋怨上帝不公平?渴慕得到器重又缺乏自信心?如果在你成長 的過程中有傷痕,不論這些傷痕是新的或是舊的,是記憶猶新或模糊,或甚至已經被淹蓋了,我們都需要積極的尋找管道來幫助自己獲得醫治,這樣一來,當我們看到孩子們需要成長需要改變的地方,心中就不會被焦慮所壟罩,而是會在心中不斷的鼓勵自己:
要前進,要進步,但是不要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