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取消讀取

天早上是我的「難關」,因為要叫兒子起床,送他上娃娃車。孩子是典型的夜貓子,白天再累,晚上也早上不了床,早起是他面對的一個難題,而擔任「媽媽鐘」的我,責任更形艱鉅,我必須提醒自己不得動用婦人之仁,狠下心把熟睡的孩子叫醒,在他迷糊中換好衣服拉他起床,他總是睡意朦朧,尚未清醒,如夢遊般走出臥室、進入洗手間,通常,娃娃車就在這種時候到臨,我只有大呼小叫,催他快出門。

    但兒子總是無視於老師、娃娃車上的小朋友在門外的等待,總是慢條斯理,一切慢慢來,甚至還倒在沙發上再次小寐。碰上這種情況,我還真急,總得使出十八般法寶,想盡辦法催駕。

    有一天,情況又是這樣,門鈴大作,顯示車子在門口了,小少爺還雙眼發愣坐在沙發上動也不動,我又急又氣,沒好氣的說︰「你怎麼這樣?你不知道叫別人等不好意思嗎?如果你跟朋友約好了要見面,你的朋友遲到,你一直等他,你心裏會不會不高興嗎?」邊說邊強制執行必要的行動,拉他出門、穿鞋、按電梯,他靜靜的聽我說完,穿好鞋,腰一挺,說︰「我們等計程車不也是等好久嗎?也沒不高興啊!」什麼?等人?等計程車?這是什麼和什麼啊!他還覺得我莫名奇妙,要老師等一等有什麼關係?我們等計程車一等得等十幾二十分鐘呢!

    可是這兩種「等」那相同呢?在電梯裏,我急欲解釋,繞了半天,怎麼也說不清,兒子瞪著兩眼望著我一臉尷尬,他一定覺得奇怪,大人對簡單的事情為什麼愈搞愈複雜?

    上班途中,我不停的思考怎麼和孩子說明這兩種等的不同,同時也突然頓悟,其實類似這樣的問題在大人世界裏出現得更多,人與人間為什麼有那麼多誤會,造成那麼多傷害,追根究底往往就是思想脈絡不同,但善於隱藏的大人卻不像孩子一樣輕易的讓別人明白自己的想法,我們總是以自己的觀點去揣測別人的想法,並以自己的觀點去替別人的所言所行下註腳,甚至對自己的體會深信不疑,以致造成無法彌補之深溝。其實,人與人間的個別差異比我們想像的大多了,同樣一件事,每個人所想的硬是有極其大的差距,如果我們只以自己的觀點為標的,不肯真心的去了解,接納別人不同的想法,那麼只有陷自己於困境,而且無法與別人建立真正的平等關係,與別人共享生命交流的喜樂。

    我們真的得學習孩子「理直氣壯」的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讓別人有機會了解。同時,我們更應該「有感覺」的去體會每個人的不同,學習接納每個人的不同,並學習如何與不同的人彼此和諧共處。

(作者金明瑋原發表於宇宙光雜誌79年6月號) 

後記:我是一個很喜歡小孩,從不以養孩子為苦的人。因為,在陪孩子長大的過程裡,我真的從他們上學習很多功課,或說,我從他們那裡得到許多刺激,刺激我多所思考,而思考所得對我一路行進有麼大的幫助與起迪。真的。(2005.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