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取消讀取

受苦是非常真實的,但它不致摧毀我們;它令我們困惑,卻不致將我們逼至絕境。它或使我們瀕臨崩潰,卻不能摧毀我們的信心。在基督裡,我們有平安的信念,確信我們在主手中的日子是安穩的。這不是童話故事,也不是幻想,而是經過神的許多大小聖徒從經驗中千錘百鍊得出來的信念。

面對「為什麼」未必有答案

當我們面對絕症或致命傷勢的診斷時,大多數的人立刻就問:「為什麼是我?」 人類渴望探求苦難的原因是好的。然而,針對一個特定的苦難,存有過度強烈想要找出答案的欲望,就具有威脅性了。 我們不應過於憂慮每件事的意義何在。許多事的原由神知曉,我們卻不明白。如果一個基督徒的患病經歷帶來了顯而易見的好處,當然很好。但如果我們沒法從某人的痛苦中發現任何正面的好處,也不壞。

每個生命在神面前都有價值,也各有所本。它不需要外在的結果或好處來證實。有,當然好;沒有,也不差。何況有可能是因為我們有限的眼界看不見一切好處呢!

為什麼神不將所有的事向我們解釋明白?其實,就算我們知道原因,也不太可能有所幫助。我們往往以為「為什麼」這個大問題的答案能除去我們的痛苦,但事實上未必如此。

拋開固有期盼盡心享受所有一切

另一方面,如果我們總認為自己有權利期望神免除疼痛、苦難,我們也會大失所望。 有位曾經遭遇個人悲劇的人,拿人生和旅行做比喻。試想我們計劃到義大利旅行,一想到可以看到諸如地下墓穴、米開蘭基羅的大衛雕像、聖彼得大教堂等等景觀,就興奮不已。但當我們抵達時,卻發現不知道為什麼竟到了荷蘭,而且必須停下來。怎麼辦呢?我們可以花大把時間為不在義大利而抱怨,或是生神的氣,因為祂給我們一組導航技術差勁的機組人員。但我們也可以享受荷蘭所有的一切。雖然它不是義大利,不過卻是個好地方。只要我們拋開我們應該置身義大利的一切期望,我們就可以樂在荷蘭了。

類似的邏輯可以應用在面對英年早逝的情況上。如果一個人能活到八十歲,愛主又事奉神,成家養育兒女,並享有其他的一切──那就是義大利了。要是他只活到二十五歲,沒有成家也未享有其他的一切──那就是荷蘭了。雖然它和我們理想不同,但只要我們拋開自己心裡原有的期盼,盡心的享受,它還是美好的。

當然,回到前面,我們對一個年輕人的「英年早逝」總是難以接受。如果一個決志奉獻一生,從事宣教事工的年輕醫科學生,在預備開始他的事奉生涯時卻遭癌症奪命,我們就會對神充滿疑問。從人的觀點來看,這種問題,多半無從答覆。對「為什麼」這個大問題耿耿於懷,只會帶來挫折感。但是對神的信心使我們知道,即使我們茫無頭緒,神卻知道原由。 我們常說某人未盡享天年,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們心裡有一種既定的看法,認為每個人一定要活到相當的歲數,如八十、九十,才稱得上全壽,以致認為,只有十年或十個月的壽命是夭折。問題是,我們憑什麼說,活到七十歲、八十歲或九十歲的生命才算圓滿?事實上,如果我們對神保守每一個生命有信心,就一定會承認,短暫的生命也能和長壽一樣榮耀神。

與神建立信約關係,生命就安然在主手中

如果一個瀕臨死亡的人對未來還沒有把握,無法充滿信心地說:「我已做好見主的準備了」,那麼,我們怎麼才知道,他可以安然在主手中?一個人要如何進入與神的信約關係呢? 答案是停止一切想靠人的努力進入天堂和得著神恩典的嘗試,靠信心。你如果能棄絕自我和罪,轉而呼求神,祂就垂聽並饒恕你。神不要你的努力、你的想法、你的成就、你的財富、你的聲譽或其他的東西,祂就只要你。與神和好就是對祂說「我願意」,信靠祂、事奉祂,並盡你在世上的有生之年來愛祂。這也意味我們將從神手上領受憐憫、饒恕的禮物。

如果你是個即將進入永生的病人,你現在就可以信靠神得享平安。如果你因家人的經歷正在思想永生的問題,你同樣可以信靠神,在有生之年事奉祂。這原是你生命的目的,只要建立與神的新關係,就必能享受神所賜的豐盛生命。 如果你是個基督徒,正看著至愛的人步向死亡,如果有機會,你可以像討論其他關鍵性問題一樣,開誠佈公地與你所愛的人談論這些事。你或可引用一些重要的經文,分享我們對神接納罪人的信心,聖經路加福音中記載的浪子回頭的故事就是個好例子。不管兒子做過什麼,父親還是張開雙臂,等候兒子回來。